广东明确五方面27项重点任务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月9日,省政府官网公布《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五方面27项重点任务。根据《实施方案》,广东将巩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建设一批国际医学中心。同时,努力提升就医过程便捷性和诊疗体验舒适性,建设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并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打造一批“国字号”平台
梳理《实施方案》可以发现,广东将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高地、健康湾区等方面打造一批国家级平台。
其中,在巩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方面,广东将建设一批国际医学中心,争创3个以上国家医学中心、1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9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6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在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广东将依托省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布局建设6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广东还将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建设。
“塑造健康湾区”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也有专门部署,广东将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国际医疗合作中心布局建设,推进与港澳共建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将完善区域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
中医药领域也有“国字号”平台布局。《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优势专科和省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工程。同时,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以广深珠为试点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分级诊疗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目前,广东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实现全省99%以上的群众看病留在省内、95%留在市内、85%留在县域。
《实施方案》从巩固医疗高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能力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
《实施方案》围绕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作出部署,明确以广州、深圳、珠海市作为试点,按照网格化布局,由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联合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组成城市医疗集团,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同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和患者向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下沉。
在提升基层能力方面,广东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还将加快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推进“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与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基层为重点扩大全科医生队伍,提出了到2025年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的目标。
建设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
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是群众的心愿。不久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19个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向全省医疗机构进行宣传推广。
《实施方案》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增强诊疗服务连续性、提升就医过程便捷性、提高诊疗体验舒适性等措施。
广东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指导协助患者转诊,并将推进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智能化信息化是提升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卫生健康“指尖行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制度;开展“互联网+”护理、托育、养老、心理健康、中医药服务。
广东还将建设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到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共享。
针对老年人就医,《实施方案》提出,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落实设立快速预检通道、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等十项老年人便利就医举措,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同时,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