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区 > 政策解读

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 介绍深圳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来源: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时间:2021-03-26 10:52
【打印】

发布会.jpg

  3月25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介绍深圳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罗世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处长林卫强出席发布会,宣传教育与科技处处长许金洲主持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许金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诸位长期以来对广东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广东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建设珠三角无废试验区,结合深圳市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和全省实际情况,2021年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旨在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建设模式、引导全员参与,着力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能力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逐步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出席今天(3月25日)发布会的嘉宾有: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先生,固体处处长罗世衍先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处长林卫强先生,我是主持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科技处处长许金洲。

  今天(3月25日)的发布会有三项内容:一是请陈金銮副厅长通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二是请林卫强处长介绍深圳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做法;三是回答各位媒体朋友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下面,首先有请陈金銮副厅长通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总体安排。

发布会2.jpg

  陈金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大家知道,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是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大难题,“无废城市”应该说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大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今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下面,我向大家通报和解读一下《工作方案》。

  一、什么是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就是把固体废物的价值吃干榨尽,化腐朽为神奇。“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二、《工作方案》出台背景

  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我省固废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还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资源化利用不充分、处置能力不均衡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及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从省级层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无废试验区建设,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破解我省固体废物管理难题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4月,我省深圳市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全省探索了经验。一会儿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林卫强处长还会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为进一步扩大“无废城市”试点范围,在省级层面支持我省部分城市积极探索,《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设“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将珠三角所有城市纳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同时,鼓励粤东西北各市同步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广东经验。

  三、试点目标

  《工作方案》明确试点目标是:到2023年底,各试点城市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为什么这样设置试点目标?我们的考虑是,重在促进各种“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在广东的探索。比如,深圳市作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要初步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发展模式,率先为特大城市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经验,以“无废城市”创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而珠三角其他城市,要重点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以及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经验。对于粤东西北城市,则因地制宜在实施绿色园区、绿色矿山、绿色农业以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四、试点任务

  为实现试点目标,结合广东城市特色,《工作方案》提出6项任务:

  一是推行工业绿色生产,加快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在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创建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厂;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推行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重点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应用范围;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分流办法,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资源化处置体系。

  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或使用者押金返还等制度。

  四是加快设施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匹配化。加快构建与固废产生和处置相匹配的收集、中转、贮存网络,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

  五是完善机制体制,推动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充分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环节信息化、可视化;健全危险废物风险管控机制。

  六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推动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危险废物快速鉴别、飞灰资源化等关键固体废物技术的研发集成与示范;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以上是我通报的内容。谢谢大家!

发布会3.jpg

  许金洲: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林卫强处长通报深圳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

发布会4.jpg

  林卫强:尊敬的陈金銮副厅长,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情况。

  深圳自2019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探索超大型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样板为使命,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体系改革,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短板,深入开展分类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以试点建设推动固体废物全面治理,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关情况如下: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紧抓顶层设计和监督考核。成立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定期听取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人大设立代表问政会,强化工作监督,政协设立委员议事厅,广泛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同时,我们将试点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区各单位各部门,全面压紧压实试点建设责任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

  二是深化管理改革,紧抓统筹推进和协同增效。我们修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厘清各部门固废管理责任,同时也明确了管理边界,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城管、住建、水务、市场监督、商务等部门分工合作增效,形成固废防治大环保统筹管理新格局。同时,高标准制定试点建设方案,明确四阶段工作目标,构建十大建设体系,细化58项指标,安排100项任务,并出台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9项工作制度,用制度来推动工作开展,同时也强化动态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抓实。

  三是直面短板弱项,以最大力度提升利用处置能力。深圳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废产生量非常之高。深圳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新建投产46个项目,将各类固体废物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提升到6.5万吨/日,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14万吨/日,均比试点前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我们也加强区域和城市间的协同处置,特别是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和帮助下,打通了城市间固废设施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各类固体废物100%无害化处置。其中,深圳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零填埋,建筑废弃物也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危险废物本地收运处置能力增长31%,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全部资源化利用和零填埋。

  四是聚焦绿色循环,全力推进固废分类管理和源头减量。在生活垃圾方面,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强制开展分类管理,同时创新社会督导员制度,实施“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在5500多个居民区设置2.2万个分类投放点,建成中转及处理设施122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量达到1.6万吨/日,扣除能源化焚烧发电的部分厨余垃圾,因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我们还在建设过程中,现在每天收回达到6000吨左右,现有设施能力是2500吨左右,还有一定的缺口,但是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缺口的部分怎么办?我们把它进行干湿分离,通过能源化利用,进行焚烧发电处置,扣除掉这部分废物,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仍然可以达到42%,位列全国前列。在建筑废弃物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制度,也就是建筑废弃物限额排放制度。在绿色发展方面,清理淘汰1130家落后企业,完成6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证139个绿色制造体系,建设1426个“无废城市细胞”,提升绿色低碳化发展和生活水平。

  五是以科技赋能智慧管理,全面建成全覆盖、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深圳在环保系统里投入1.58亿元全面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市政污泥这几大类废物GPS+视频等智慧监管设施设备和数据全部接进了大的智慧网络平台里,实行全过程的智慧监管,打造大数据库监管体系。同时我们在智慧开发过程中,开发固废远程视频执法系统平台。执法人员利用手机、电脑等设施,不用去到企业现场,在办公室就可以与企业负责人手机进行视频同步。执法人员通过同步视频在线检查企业固废管理台账、废物贮存间的规范化堆存等相关管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可以交办。企业整改完后,也可以在线上直接把整改后的照片、视频、相关台账上传提交给执法人员审查确认,形成全链条闭环执法监管体系,大幅度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对执法人员需求缩减80%以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大难题。同时也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和影响,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服务水平。

  此外,深圳编制4个地方法规和3个地方规章,出台77个政策文件,培育本地固废利用处置骨干企业44家,新增51项地方标准规范,创新25项科技攻坚技术,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巡查执法体系,创新环保主任、环保顾问等管理服务制度,形成了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四轮驱动的长治久安保障体系,同时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体来说,试点工作是深圳迈向“无废城市”建设的第一步,下面深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本次全省的工作部署,继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以双驱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全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的四化工作,力争率先建成固废少排放、资源全回用、废物趋零填埋的“无废城市”样板。同时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实现“无废城市”与碳达峰、碳中和协同增效。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

发布会5.jpg

  许金洲:谢谢林卫强处长,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媒体朋友围绕“无废城市”建设主题来提问。

发布会6.jpg

  凤凰网:广东省提出建设“无废城市”,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目前已有哪些基础?遇到了哪些难点?

  陈金銮:谢谢凤凰网这位记者的提问。2018年,广东省印发实施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固废污染防治作为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领域之一来抓,各地和有关单位按照“摸底数、补缺口、查漏洞、严监管、压责任、强能力”18字的总体思路来推进工作,各项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为“无废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广东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瞄准短板、精准发力,我们对全省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情况作了系统分析,推动建成了一批固体废物重点工程项目。到2020年底,全省共有137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具备年处理能力772.8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置能力107.2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省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2家,集中处置能力519.4吨/天,有效保障疫情医疗废物100%安全无害化处置。创建了一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到2020年底全省创建33个示范项目,新增年资源化利用能力2160万吨。

  二是固体废物监督管理能力上新台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均设立了固体废物管理处(科),省级和广州等15个市还专门设立了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机构。印发实施《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通知》,推动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开展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推进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申报全覆盖,强化数据校核,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初步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到利用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三是重点领域固体废物风险防控取得新突破。聚焦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印发实施《广东省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2020年,组织了两轮次的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和规范化管理专项排查,对排查发现问题实施台账清单管理。联合省公安厅、人民检察院、交通运输厅、海事局等5部门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区域联动、部门联动,推进危险废物跨省联防联治,推动形成环境风险防范合力。广东与广西率先签订了《粤桂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支持下,广东又牵头推进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五省(区)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的签署。2019年以来,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案件大幅度下降。此外,广东在禁止洋垃圾入境、贵屿电子废弃物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力度持续提升。

  四是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良好开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禁限塑政策、全面推行绿色快递包装、加大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持续开展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目前,生产源头管控得到全面加强,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产业链条初步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以绿色快递包装为例,到2020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45毫米宽度及以下的胶带封装比例达90%以上,免胶带纸箱应用逐步提升达到8%以上。

  当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试点城市在顶层设计仍需强化,“无废理念”刚刚起步,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涉及面广,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协调机制不够畅顺问题;三是宣传教育有待强化、公众参与还有待强化;四是试点的时间周期较短,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对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有一定的时间压力。谢谢!

发布会7.jpg

  深圳特区报:刚才在通报中提到,深圳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探索过程中请问深圳市摸索出了哪些经验,可以给省内其他兄弟城市提供借鉴?

  林卫强: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深圳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努力,各级部门、各区全力以赴,这块我们有几个做法,我们觉得可以提供给周边城市来借鉴。

  在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方面,深圳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几套班子全力推动,同时我们结合模范机关创建,成立“无废城市”攻坚队,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做好有关工作,形成上下合力、部门协同增效的组织领导架构。同时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从方案设计、指标设计、任务设计,既考虑到深圳当前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深圳长远发展需要,更考虑了污染物之间的协同增效、固体废物区域之间的协同处置,然后进行系统谋划,形成了一系列的文件、方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深圳在工作推进制度方面也做了大胆探索,我们出台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制度,包括组织领导、会议、监督、考察、宣传等。这一系列的制度明确细化分工合作,形成了用制度来推动工作的方式,同时细化任务分解,使得各项工作有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具体措施去做好落实。

  在污染治理方面,深圳首先回归到固废治理的终极目标中来,围绕源头减量下苦功,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1426个“无废城市细胞”的创建。虽然现在这块成效还不明显,但这项工作把架构搭建起来了,后面的事就好办了。我们围绕这个体系,形成全方位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废物产生量。二是推动固体废物精细化分类管理,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分类。这个分类非常有意义,日本分三类,上海分四类,深圳也分四类。垃圾怎么分类,要考虑到废物状况和配套的利用处置设施。我们以最大限度资源化利用为目标,从推动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形成有利的分类体系。可以说,我们在分类管理方面,深圳的设计也是比较科学合理,也比较符合广东和深圳的实际情况。三是高标准建设治理设施。固废设施总体来说,“邻避”问题比较突出,固废设施设在哪里,运送固废的车辆、固废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难免会对周边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何化解这些影响?在这些设施选址上就要科学规划布局,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是要不计成本、不计代价,按最高最严的标准、最漂亮的外观进行设计和建设,同时做到最好的管理,确保整个设施不仅达标排放,而且基本上让它在城市里面变成一个景观、地标。因此在这方面深圳也是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四是打造了全覆盖治理体系。“无废城市”建设,核心还是解决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的问题。深圳整个“无废城市”的建设是全方位的治理改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把各类型的固体废物都涵盖在内,每一类废物明确相关行业牵头部门开展系统建设,围绕着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系统谋划和建设,做好治理。

  在管理方面,深圳在智慧监管上也做了尝试。包括我们每个行业里面,如住房和建设局、水务局等建设单位都有各自领域的智慧监管平台。我们生态环境部门还开发了一个大数据平台,把各类废物数据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全市固废数据分析。同时刚才通报里也提到远程视频执法,这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可以大幅度节省到现场的人手,凡是用眼睛观察就能够解决的执法,我们就不用到现场,所以在智慧监管方面也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另外,深圳在制度建设和改革方面也是做了一些大胆探索,围绕着城市的长治久安,也是围绕着现在固体废物治理的急迫需要,特别是在建筑废弃物方面,出台了限额排放管理制度。有了这个制度,相关单位就会想办法来解决建筑废弃物挖掘过程中无限度排放的问题。

  在生活垃圾方面,我们通过立法实施强制分类。虽然深圳2016年就开始了垃圾分类,但到了试点期间成效才更加显著。原因就是试点期间我们通过立法,形成强制分类体系,通过法治框架来解决难啃的骨头问题。

  此外,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指导生产企业建立了电池梯级利用和全资源化拆解利用的回收体系,我们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在绿色快递方面,推进循环包装物的推广应用,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使得快递行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在示范项目方面,也是先行示范,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生活垃圾方面,比如深圳市盐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它的排气标准是全球最严的,外观也是按照星级酒店标准来进行景观化设计和建设的。此外,老虎坑、东部环保电厂等,和企业和社区共建方面的做法非常好。企业把蒸汽能源以优惠价格供应给周边社区生产生活,焚烧电的炉渣提供给周边社区,帮扶周边社区开办制砖厂,让周边社区可以从中获得稳定收入。同时通过企业和社区党团共建,为社区配套建设公益配套,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所以深圳固废设施落地之后,老百姓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有了这些示范和样版,为后续固体废物项目建设 “邻避”问题化解创造良好条件。

  在长远工作谋划方面,深圳也有考虑。在“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把“无废城市”建设和低碳建设,特别是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它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降碳减排措施,所以我们在新一轮固废治理和“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原来传统的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基础上增加一“化”,叫做“低碳化”。现在我们围绕四化目标,“无废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协同推进、协同增效,同时借助省里“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建设,打通城市间的产业链条,推动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共建共享。谢谢!

发布会8.jpg

  广东电台:固体废物处置在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末端安全处置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在这些关键环节,广东将有哪些举措?

发布会9.jpg

  罗世衍: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从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向大家介绍广东的安排。

  一、源头减量化方面,重点是深入推行工业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和农业绿色生产。推行工业绿色生产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创建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厂;二是开展“无废园区”建设试点;三是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等重点行业推行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重点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一是制定发布绿色生活方式规范指引,加大绿色生活宣传,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深入推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索试点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三是推进塑料减量、绿色快递、光盘行动等减排行动,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共建“无废文化”。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面,则是重点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二、资源化利用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再生资源行业标准化体系,鼓励和引导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建筑垃圾等领域再生利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集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二是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以铅酸蓄电池、动力电池、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行业为重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鼓励水泥、建材、钢铁等行业企业开展低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协同利用,推广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四是鼓励深圳等有条件的城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质量。五是支持开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如飞灰资源化等课题研发与示范。

  三、安全处置方面,重点是加快设施与机制体制建设,推动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匹配化与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一是着力提升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实验室废物等社会源危险废物,以及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杀虫剂等生活源危险废物的收集率;支持鼓励固体废物就地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设施,保障设施用地。二是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加速市场化、产业化,培育一批以解决广东固体废物领域关键问题为导向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龙头企业。依法依规探索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推动固体废物收集、利用与处置工程项目设施建设运行。三是充分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政府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平台与市场化固体废物公共交易平台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环节信息化、可视化。四是建立无废试验区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各区域执法监察力量,采取异地摸排、交叉互检、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固体废物专项监督与执法检查,打击跨区域非法处置固体废物、海上违法倾倒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谢谢!

发布会10.jpg

  南方日报:很多城市因为现在基建发展,建筑废物产生量比较大。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建筑废弃物方面提倡怎么做,全省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经验?

  罗世衍: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工作方案》中,针对建筑废弃物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条件的地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质量”,“组织开展区域内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调查评估”,“探索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强制使用制度”,“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比较大、比较集中的堆放点,经过评估达到安全稳定要求后,开展生态修复”等多项任务。在建筑废弃物处置方面,广州、深圳等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天林卫强处长也来了,下面请林卫强处长补充一下,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做法。谢谢!

  林卫强:谢谢罗处,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深圳在建筑废弃物治理方面下了苦功夫,因为深圳建筑废弃物体量大,一年大概有1亿立方米,每天达到了40万吨左右,建筑废弃物占深圳固废总量的90%,生活垃圾6%-7%,剩下的就是其他废物。

  为了解决建筑废弃物问题,深圳市围绕16字方针开展工作,具体来说是:限额排放、资源利用、本地平衡、区域协同。

  一是限额排放。深圳做了比较好的开头,特别是印发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根据施工工地的面积和类型、对外运土石方进行总量控制。有了明确规定,相关单位就会研究,就会在设计方面、施工安排方面进行平衡。我们以限额排放制度为引领,推动绿色设计、装配式建筑建设,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已达到了1699万平方米。我相信随着进一步深化,在源头减量方面会有非常好的成效。

  二是资源利用。深圳市做了探索,现在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了97%,除了没办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能够利用的全部都进行了回用。我们有一批非常好的项目,包括申佳原、宏恒星、大空港等一批体量非常大、非常上档次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深圳废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铁施工产生的工程渣土和泥浆非常之多,占建筑废弃物七成,这些都是干净的砂泥。当前禁止河砂开采,同时海砂开挖也受到限制,在这些建材现在来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推动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深圳也是下大成本,高标准建设这一批工程渣土、砂土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分离出来的砂子和粗颗粒骨料有多少市场消纳多少,剩下的泥我们也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正在探索免烧结的制砖技术,高效烧结、低排放烧结技术来解决剩下泥饼的利用问题,推动工程渣土就地资源化利用。

  三是本地平衡。现在深圳正在进行城市更新,更新过程中我们也推进人车分流的慢行系统,进行交通噪声整治,我们深入研究发现,是否能够把工程渣土作为人车分流慢行系统里面的供应方?因为一些马路,车行道和自行车道路,很多地方是高过汽车通行道路的,我们就可以利用渣土作为慢行道的填土材料,解决建筑废弃物外运问题,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这种隔挡,包括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作为道路噪声屏障,作为人和车、人和住宅之间的隔离措施,这样既解决交通噪音污染问题,又可以解决建筑废弃物消纳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只要肯想,总是有办法的。

  四是区域协同。一方面深圳周边城市有一些需要用土的,包括工地回填、地平堆高,本身就需要用土。如果没有外来的土,这些城市还要开山采石。如果畅通区域间信息,建立产土方和需求方信息平台,就可以实现城市间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省里之前也给我们很多指导,我们也探索开发一个覆盖全省的固体废物处置信息平台,把建筑废弃物等纳进去,提供给各个城市使用,满足各城市发展需求。

  下一步,我们也会围绕着建筑废弃物再进行深入探索,把这个问题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固废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谢谢!

发布会11.jpg

  中国报道: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城市之间将如何建立协同机制和联动合作?

  陈金銮: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最近几年来在加强城市之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机制建设和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应该说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在省级层面,我们充分发挥省属国企在资金、技术、能力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对珠三角乃至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共建共享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另外,我省和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签订了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协议,加快跨省转移审批,强化区域利用设施能力共享,形成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打击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违法行为。此外,搭建全省统一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全省各类固体废物,目前主要是危险废物,相关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为全省、为珠三角区域之间固废协同监管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第二,在地市层面,珠三角原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它们之间都有很好的合作。比如说广佛肇,在2016年进一步扩展成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组建了“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环保专责小组”,构建区域污染联防工作机制,其中固体废物是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2月,6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成立打击非法跨界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联合小组,建立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联合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工作机制,开展涉嫌违法主体摸排,共享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共同构筑“打、防、管、控”固体废物非法跨界倾倒处置的坚实屏障。

  固体废物联防联治,特别是珠三角要建设无废试验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为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省《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具体将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分析珠三角区域特殊类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统筹推进一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固废处置设施的区域协同和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有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可能某个市的产生量很小,由这个市来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既不经济,也很难落地,所以考虑推进一些处置设施的共建共享。

  二是建立无废试验区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各区域执法监察力量,采取异地摸排、交叉互检、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固体废物专项监督与执法检查,打击跨区域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另外,探索建立珠三角海上环卫制度,完善海上垃圾管理机制,共同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固体废弃物行为。

  三是建立无废试验区固体废物管理领域工作交流合作机制,依托政府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平台,建立无废试验区固体废物综合信息模块。我们计划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全省“无废城市”的综合模块,把分散在各个不同部门、各个地市的固废资源,在“无废城市”平台上打通,实现各类固体废物的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与互通互联,为政府、企业、智库、公众等各方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标准体系、处置技术等互访交流平台、技术合作与认证渠道。谢谢!

发布会12.jpg

  广州日报:无废城市建设对普通市民生活会有哪些影响?普通市民又可以为无废城市作出哪些贡献?

  罗世衍: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的处置看似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实则息息相关。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主要组成部分,比如每年深圳大约产生7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是除建筑废物以外,占比最大的部分。所以,无废城市建设,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十分关键。为此,在省《工作方案》中也明确要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宣传科普,推动公众参与。一是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学校、绿色餐厅等无废细胞建设,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二是通过鼓励建设集工业旅游、科普教育和环保示范于一体的标杆式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面向公众开放,将大大增加公众对于这类设施的认识,增强环保理念。三是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社会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我们也希望广大公众能够积极响应“无废城市”创建活动,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倡导绿色包装,自觉选择简单适度的包装产品,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重复使用包装盒。在购物时尽量自带购物袋,减少包装物消耗及其造成的污染。倡导“光盘行动”,做好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置量等等。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无废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网站信息
关于本网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020-83135078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service@gd.gov.cn
新媒体矩阵
网站官方微信 网站官方微信
粤省事小程序 粤省事小程序
粤商通APP 粤商通APP
网站官方微信
粤省事小程序
粤商通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