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消息,深圳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全市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上半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4.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1.66件)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亮丽的数字来源于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知识产权创造与科技创新同向聚合、相融并进,探寻出“6个90%”的创新和知识产权密码。
如今,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深圳实施最严的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创新成果有效保护,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才华充分施展。
率先体制改革实施最严保护
回望深圳知识产权保护历程,深圳敢于饮“头啖汤”,创下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深圳是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提出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
坚持法制先行,深圳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立法。2019年,深圳出台实施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并于2020年修订,创新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行政禁令、技术调查官、合规性承诺、信用监管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据悉,为探索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禁令制度,深圳出台实施《关于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先行发布禁令工作指引(试行)》,在一宗网络平台店铺专利权侵权纠纷案件中,发布了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决定书。为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深圳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社会共治,先后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20余家,覆盖企业10万余家。
坚持质量导向孕育创新沃土
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深圳获86项奖项,深圳市知识产权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深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印发《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计划》,修订高价值专利资助政策;实施专项工作,组织开展市级专利奖评审工作,引导企业围绕获奖专利开展培育布局;实施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对创新主体核心基础专利实施分级分类资助;深化联动协作,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聚焦金融赋能助力惠企纾困
“南山区、高新投集团成功落地专门支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特色产品,让畅想变为现实。”不久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挂牌仪式上兴奋地说。
这是国内首单专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全国率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插上“金融”的翅膀。该专项计划为南山区10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金额合计2000万元的融资,经过南山区政府政策性支持和高新投费率优惠,入池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为2.98%/年。
近年来,深圳着力建设政府搭台、企业获益的金融支撑体系。积极发挥深圳金融中心城市优势,持续深化金融赋能,首创“国资主导、政府补贴、市场参与、企业获益”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以46项证券化产品领跑全国,发行规模100.46亿元,惠及科创企业658家。今年1-8月全市专利质押金额58.56亿元居全省前列,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海外维权护航企业“出海”
近年来,深圳企业多次遭遇海外知识产权诉讼。2020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圳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之一。
依托深圳分中心,深圳现已监测深圳企业涉外知识产权案件578件,为494家涉案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一对一”应对指导,推动众多重点产业重大案件取得积极进展,帮助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3000万美元,减少市场损失超17亿美元。
深圳保护中心在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位居全国首位。“深圳保护中心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导航分析、知识产权代办等50余项知识产权业务,大幅压缩深圳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运用、维权时间成本,为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中心主任宋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