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起源秦汉,内连中原广裹腹地,外接南海通达西洋,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繁忙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是海上丝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路径,还是海外侨胞怀着深厚家国情怀的寻根之路。它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兴衰,留下过红色革命的足迹,镌烫过名人轶事的烙印。同时,现存的南粤古驿道大多分布在粤东西北偏远地区,绿色发展条件独特,是广东最具生态产业开发潜力的经济走廊。
一、工作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留住历史根脉”等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一带一路”与创建“文化强省”战略,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2016年以来,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调动资源、综合施策,以生态产业创新发展为引擎,通过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与文化、体育、旅游、农业等生态产业体系的绿色要素融合,高质量做好绿色山水大文章,促进了古驿道沿线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助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起到积极作用。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梅州平远定向大赛)
二、工作历程
(一)选取重点线路
在2017年成功打造8处全长300公里的南粤古驿道示范段基础上,2018年初,省有关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成立了7个古驿道踏勘组,对全省古驿道遗存较好的地区进行了现场踏勘,摸清了古驿道本体、历史遗存及沿线村庄的基本情况,并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了广州从化古道、清远连州丰阳—东陂古道、清远连州秦汉古道、河源粤赣古道、梅州大埔三河坝—潮州饶麒麟岭古道、梅州兴宁—平远古道、珠海中山岐澳古道、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惠州罗浮山古道等11条总长740多公里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作为2018年保护利用主要工作内容。
(二)加强工作统筹指导
研究制定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2018年修编)》《南粤古驿道标识设计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南粤古驿道建设科学规范有效。成立“南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指导委员会”和“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保护修复技术指导组”,坚持“修旧如故、质量优先”原则,指导19个县(市、区)按国庆、年底时间节点推进11条重点线路保护利用工作。坚持“政府倡导、志愿者支撑、大众参与”的做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促进古驿道的保护以及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持续举办系列活动
依托南粤古驿道,联合住建、体育、文旅等相关部门,在湛江徐闻、茂名信宜、广州从化、韶关乳源、惠州惠东、河源连平、梅州平远、汕头樟林古港、肇庆砚洲岛9地成功举办2018年“天翼4K高清杯”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在湛江徐闻、清远连州、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惠州惠东、梅州平远、肇庆砚洲岛6地成功举办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及艺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在茂名信宜山背村、清远连州白牛角村、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等地开展了“广东美丽乡村宜居行动”等系列活动。
(四)打造文化之旅线路
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纪委等部门深入挖掘古驿道红色基因,做好沿线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修复,推进梅州平远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粤赣古道红色纪检文化之旅、惠州高潭东江红都之旅等主题线路打造,力求让南粤古驿道成为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之道。注重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如连州秦汉古道的南北通融文化、南雄梅关古道中站古城文化、汕尾海丰潮惠海防兵营文化以及汕头侨批、台山银信文化等,整体打造文化之旅主题线路。
(五)加强宣传推广
联合中央电视台完成3集《南粤古驿道》纪录片拍摄制作,在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编辑出版了《南粤古驿道风物志》《南粤古驿道发展蓝皮书》《千秋粤道纪念邮册》等;开放应元路南粤古驿道展厅,丰富展示内容和形式,打造宣传阵地和展示窗口;注册认证“中国南粤古驿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发南粤古驿道APP作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实时通报古驿道相关政策、工作动态和进展,让公众及时了解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动态,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共护驿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南粤古驿道知名度和影响力,南粤古驿道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名词,逐渐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广为人知、喜闻乐见、为民享用的新事物。
三、工作成效
南粤古驿道串联整合沿线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亮点突出的主题线路,为老百姓提供了低成本的节日休闲模式,创新了全新的旅游模式、美化了沿线乡村环境、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
(一)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让乡村环境变得更“美”。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组织“三师”志愿者与古驿道线路沿线247个省定贫困村结对子,指导乡村做好规划建设和环境治理;围绕古驿道本体保护、连接线建设、历史遗存修缮、标识系统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地质灾害整治,扎实推进11条740多公里古驿道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结合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水体保护、畜禽污染整治、古水道治污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同时,营造了集健身、文化、娱乐、摄影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环境,引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不留痕迹的旅程”,成为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韶关市南雄梅关古驿道保护与利用项目、汕头市西堤公园建设项目成功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保育活化项目、江门市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有机更新项目获得了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二)古驿道系列活动赛事让乡村人气更“旺”,村民更“富”。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梅关古道)
南粤古驿道沿线共有1320个省定贫困村,约占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的60%。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助力乡村振兴,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支持沿线农产品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串联整合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之旅线路,持续举办“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特色农业”系列活动,带旺人气,有效帮助乡村建立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2018年春节期间,纳入我省统计的21家南粤古驿道景区,共接待游客97.4万人次,同比增长32.5%;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35.4%。2018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纳入统计的18处古驿道沿线景区接待游客达72.8万人次,同比增长22.2%,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6.7%,纳入监测的14个南粤古驿道重点区域共接待游客300.44万人次,成为我省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亮点,其旅游、文化、扶贫、红色等综合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让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变得更“活”,村民变得更自信。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促进文化创意产品转化落地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是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宣传队和播种机。通过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并采用多种形式在传统节庆、墟日举办非遗文化展、摄影展等,集聚了人气,恢复了古村生机,挽救了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给村民搭建起一个展现家乡历史底蕴和文化的平台,唤起了乡愁,激发在外创业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让古老村庄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和灵气。今年,联合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3集《南粤古驿道》纪录片在CCTV10探索发现频道首播,得到海外华人广泛关注,通过讲好“广东故事”,极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信。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汕头樟林古港)
更美的乡村环境,更旺的乡村人气,更富的沿线村落,更强的文化自信!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把握住时代脉搏,将民生放在首位,引领了一种绿色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串联了生态文化资源,打造了一座永不落幕、开放式、体验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融合了多种主题,形成了区域一体化共享发展的模式。南粤古驿道已成为广东一张新的靓丽名片,如今正迸发出新的活力,也象征着广东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