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旅游信息 > 旅游大图

韶关乳源利用“千年驿道”打造乡村“古”游品牌

时间 : 2019-05-10 10:11:24 来源 : 南粤古驿道网
【打印】 【字体:

  它,起源于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它“上通两湖,下通百粤”,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线路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道之一。它,是我省文化遗产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近年来,这沉寂了千年的韶关乳源大桥镇西京古道因为各大媒体的关注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成为了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们打卡的“网红”圣地,古道边的古村落大桥村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和喜爱。

1

  古村人文厚重,做好“古”文章

  西京古道的中心位于大桥镇大桥村,始建于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由五岭之一的骑田岭南下至湖南宜章,经今广东乐昌、乳源、曲江至英德浛洸,全程500余里,201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道”之一。大桥村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西京古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村内,清澈的大桥河环绕村边,滋养着世代村民。大桥村因旁有通济桥,村民称之为“大桥”而得名。2018年大桥村已成功被列入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门认定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此前,2012年村里的观澜书院与西京古道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

  观澜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小房间50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前方一览滔滔奔流的大桥河水,波涛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为“观澜”。观澜书院建成后,广集全村子弟入泮读书,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过巨大作用。大桥村自明朝宣德年间立居以来,人丁旺盛。当时,有数百户人家的大桥村,人文蔚起,大兴文教之风,历代人才辈出。到民国初,秀才、举人、大学生共计150余人。

  大桥村村内古迹众多,保存完整,全村古民居约有130间,分布为四横排,一纵列,形成方形格局。古道、古桥、古书院、古祠等古容貌随处可见,古建筑里的雕梁画栋及石刻图腾,与村落内风水塘相映成趣,处处体现客家人的生活智慧。2016年,大桥镇积极做好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传承工作,对观澜书院做了进一步的修葺。在西京古道活化利用中,该村完善古道标识系统,完成通济桥、观澜书院等遗址修缮,通过在观澜书院布置国学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不断增强古驿道特色历史文化吸引力。

3

  人居环境改善,焕发“新”动能

  2018年,大桥镇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引领,发动群众,一同参与整治环境。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原来脏乱差的小镇,已经改变成为古而不脏、古而不乱、古而有韵味的小镇。特别是河堤走廊修复工程的完善。茶余饭后,村民或游客会漫步其中。夜幕降临,有了太阳能路灯,一改以往的黑灯瞎火,大妈们也纷至沓来跳广场舞。河边建起了新时代文明活动实践广场,还进行过知识竞赛、广场舞比赛等等。

  目前,大桥镇正从环境着手,结合西京古道,打造古道、古村、古树、古名人、古书院等拥有“八古文章”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大桥村紧紧抓住西京古道活化利用契机,以古驿道保护利用和试点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投入近1000万元基本完成村巷道修整、排水排污设施、外立面整治和部分公共设施建设。对大桥村及农家乐按照“粤北民居”风格进行整体风貌改造,盖小青瓦,做坡屋面,统一墙面色调,画穿斗结构图案,墙壁贴半圆木,提升古村形象。

  2018年8月,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大桥镇举行。大桥镇也因此一炮而红。据介绍说:“这场比赛过后,大桥从原来的没有游客,没人知道的小镇,变成一个网红镇。每天都有几百人来,去年国庆黄金周平均每天高达两千人次。”同年举办的禾花鱼节、古书院文化展等古驿道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当地特色小吃、原生态农副产品及古道文化旅游。据统计,仅2018年8月,古驿道文化旅游节已吸引游客5万多人,创造经济收益2500多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了更好打响大桥古村的品牌,2019年第二届“韶关创客行”西京古道徒步挑战赛将在5月19日举行,打造出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娭生日”旅游文化节。届时,这曾沉睡千年的古驿道周边又将迎来一番更为热闹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