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9月19日至12月13日,“文心书意——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千字文书法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展出智永、张旭、怀素、王升、文徵明、娄坚、孙岳颁、铁保等书家的《千字文》院藏书法精品。古代书法大咖齐聚,这样的书法展你来吗?
众多人共同完成的文化经典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专家介绍,《千字文》诞生于魏晋南北朝,“它的诞生及早期传播至少与四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第一位是‘书圣’王羲之,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座行书艺术的高峰,也是引领时代书风的楷模。第二位是梁武帝萧衍,他酷爱王羲之书法,搜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藏于内府。第三位是梁员外散骑侍郎、学者周兴嗣,他受命在一夜之间将梁武帝所藏王羲之书法中的一千个单字编纂成《千字文》,此文不仅有文意而且合韵律,堪称书文合璧的旷世杰作。第四位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他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册广施诸寺,为《千字文》的早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开启了后世书家书写《千字文》的风尚。”
因为《千字文》的最初版本是采用王羲之的字迹来进行编排的,因此它应该是一件文书合璧的王羲之书法集字作品。但遗憾的是,《千字文》的最初版本未能流传下来,它的真实面貌如何今人已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仍可借助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一探其究竟。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是陈隋间著名书法家,他继承家风,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早年他学习书法异常刻苦,写坏的毛笔多达五筐。他把这些坏毛笔埋在地里,称之为“退笔冢”。在他成名之后,前来向他求书的人络绎不绝,把他住处的门槛都踩坏了。他就用铁皮把门槛包裹起来,人们称之为“铁门限”。
为什么凡是书法家 都要写《千字文》?
《千字文》诞生以来,几乎成了有心研习书法者的必修功课。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翁泽文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两类,一类是拓本,一类是墨迹。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就有一件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拓本。这件拓本的碑石由薛嗣昌(薛绍彭弟)于宋大观三年(1109)二月十一日以长安崔氏所藏智永真迹摹刻而成,现收藏于西安碑林。所谓“真草”即真书和草书,“真书”是楷书的别名。此作由楷、草两种不同书体构成。智永是先临摹《千字文》中的王羲之楷书,然后再补上自己创作的草书。由于智永的草书也是沿袭了王羲之的风格,因此其《真草千字文》可谓是王羲之书风的再现。此作的楷书用笔活泼迅捷,带有行书笔意,而草书则严谨整饬,两种书体虽动静交融而又浑然一体,蕴藉浑穆。
张旭和怀素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张旭还被誉为“草圣”,而怀素则是张旭的再传弟子。两人合称“颠张狂素”或“颠张醉素”,均嗜酒如命,经常在酩酊大醉之后挥毫泼墨,借助酒意表达自己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在本次展览的拓本类作品中,还有唐代张旭、怀素和宋代王升书写的《千字文》。张旭《千字文》以狂草写成,其碑石现已残缺不全,仅剩二百余字。
本次展览的明星,当属文徵明的小楷千字文。文徵明是明代吴门画派代表画家,也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其艺术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尤以绘画影响最大。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书路极宽,素以行书与小楷见长。其小楷极具功力,尤为精绝,堪称明代小楷的巅峰。本次展出的文徵明《千字文》即为小楷,点画劲健,骨肉匀停,刚柔相济,法度森严而又灵动秀丽,并略具刀刻意味,通篇气息典雅,神韵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