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在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市举行。
系列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教育厅、广播电视局联合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市政府共同举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市民跟随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探寻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足迹,传承华南教育烽火精神。
韶关主会场活动。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同日,在广州市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由省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还共同主办了“‘烽火课堂勿忘先师’——再现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暨‘品粤游径’研学营活动”。
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在韶关重现
昔日烽火,岁月留痕。上午10时,在韶关大村村主会场,广东省话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和韶关学院演出团队带来配乐朗诵、小提琴演奏、歌唱等文艺表演,节目大都选自曾在韶关教学、工作先贤的佳作。
广东省话剧院配乐诗朗诵。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广东省话剧院表演的配乐诗朗诵《迁韶校中书事十首》正出自“岭南才女”冼玉清,记述了作者在岭南大学抗战期间搬迁到粤北韶关大村时,艰苦办学的个人生活和生命体验。
广州交响乐团首席、副团长张毅与“飞·粤”四重奏在韶关现场演绎独奏与弦乐四重奏《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片段。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广州交响乐团首席、副团长张毅与“飞·粤”四重奏现场演绎的独奏与弦乐四重奏《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片段,由著名音乐家马思聪1943年作于粤北。男声小组唱《烽火书声》则根据抗战时期大中院校迁粤北韶关的坪石、曲江、犁市等地展开教学为历史背景而创作。
活动现场,一座冼玉清雕像在玉清书舍前揭幕。在大村村文化广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们还为广大群众举办了义诊活动。
在大村研学基地,玉清书舍、冼玉清雕像、四姑医务室、大村小舞台、纪念广场等,已成为韶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表示,要继续深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内涵,加快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打造成民众缅怀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马思聪作品集》唱片首发及捐赠
3日下午,在韶关乐昌坪石管埠主会场举办了《马思聪作品集》唱片的首发及捐赠仪式。
3日下午,在韶关乐昌坪石管埠主会场举办了《马思聪作品集》唱片的首发及捐赠仪式。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据悉,这张专辑是广州交响乐团为纪念马思聪先生、挖掘传播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专门录制,由常任指挥景焕执棒,并特邀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担纲部分曲目的独奏。专辑曲目包括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
“选择在马思聪《第一交响曲》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地——韶关进行唱片首发,意义非凡。”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
首发仪式后,还举行了马思聪手录密纹唱片的捐赠仪式。广州美院梁迪宇副教授将这张饱含历史沧桑、意义非凡的唱片交到了张毅手上,代表一段跨越时光的历史传承。
管埠主会场还举行了马思聪、王慕理夫妇雕像揭幕仪式以及简短的文艺表演。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此外,管埠主会场还举行了马思聪、王慕理夫妇雕像揭幕仪式以及简短的文艺表演。张毅在当年马思聪、许幸之经常散步谈艺的“诗音漫道”上深情演奏了马思聪的《思乡曲》,用音符追忆广东前辈音乐家,唤醒一代人心中的红色基因。
定友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当天,在乐昌坪石老街图书馆旧址上,依据史料记载修缮、还原,由广东省博物馆、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策划打造的一座新图书馆——定友图书馆如约与公众见面。
定友图书馆。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定友图书馆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打造的重要节点。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和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杜定友先生在韶关乐昌坪石度过艰难的“守家产”日子。
在定友图书馆内,由广东省博物馆策划和制作的“与图书共存亡:中国图书馆届一代宗师杜定友在抗战中”正在展出。展览结合老照片及视频资料,展出杜定友生平事迹、曹讚先生“坪石中大系列油画”和杜定友语录。
定友图书馆。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此外,由粤博策划的另一展览——“艺术交响 教育笃行: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在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旧址管埠村展出,聚焦艺术与教育两大主题,以一批珍贵档案文献揭开“管埠中师”尘封的教育文化遗产,探寻“管埠中师”的历史轨迹,重新认识当年师范教育对中国教育历史的意义。
分会场活动:致敬先辈,传承历史
活动当天,在梅州、清远、云浮等地分会场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致敬先辈,传承历史。
梅州市在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梅江区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五华县岐岭镇荣福村,兴宁市朝天围、报福寺等地分别举行华南教育历史文史资料图片展、梅州主流媒体和文艺创作团队“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采风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办学纪念仪式、“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座谈会等四个特色活动,传递了当年广大师生在抗战烽火中不惧危难,坚持立德树人、赓续学脉的艰苦奋斗精神。
主题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清远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文艺汇演;专家介绍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办学情况;参观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粤秀中学)、附小办学旧址;开展专家进校园讲课等形式,向公众讲述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过去的办学情况、抗战故事和感人事迹,使现场人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在云浮分会场,通过举办“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主题展览,多视角、全方位展示革命史实,充分体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
知多D:修缮一批研学基地历史建筑
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是尘封已久却异常珍贵的教育文化遗产。先辈们居住于简陋的民宅和木板宿舍,授业于烽火中乡野的“校园”,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为文化坚守呕心沥血,产生了一批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锻造了一批勇于担当的“文化人”。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挖掘和整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结合五年来南粤古驿道历史挖掘、保护和活化的新成果,先后完成了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定友图书馆、亚南书舍、砺儒书舍、玉清书舍等一批研学基地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
在挖掘整理研学基地的遗迹遗存相关历史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将遗迹遗址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及时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和方案,避免了“三清三拆”中出现“一刀切”失误,有力促进了研学基地相关文物保护工作。
此外,广东还通过开展专题宣传推介、研学旅行、录制纪录片等方式对研学基地进行了宣传推广,促进了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吸引广大学子自觉走进研学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