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坐落在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区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在风景秀丽的罗浮山白莲湖畔,东江纵队纪念馆被青山环抱,庄严肃穆,这是为纪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所设的纪念馆之一。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整合其他抗战力量,成立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6万余平方里、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作为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一万多兵力的抗日劲旅,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最近,我们走进深圳、惠州、东莞等地东江纵队的纪念馆、旧址,当年发生在东江边上的抗战往事再次浮现在眼前。
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广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派廖承志、潘汉年和张云逸到香港、广州组建八路军办事处,开展统战工作和动员民众抗日。1938年4月,成立了中共广东省委。同年10月,日军侵占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后,中共中央即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东江敌占区开拓游击区。
1938年10月11日,由40多位土洋村民组成的“坝岗自卫队”,埋伏在海岸线处,伺机袭击一支日军,由此打响了抵抗日军登陆大亚湾的第一枪。
土洋村,坐落在大鹏湾旁,背靠群山,面临碧海,左侧是大鹏半岛,右侧是九龙半岛。大鹏湾是深水海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司令部所在地,就位于深圳土洋村。最近,我们来到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庭院中的龙眼、乌柏等古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座风格独特的黄色建筑矗立在眼前。
“当时就是在这里,司令部曾生等人签署《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并对外公布东江纵队成立。”据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讲解员李美年介绍,1943年1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1944年8月,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的土洋会议在这里召开。
与会党员之一李惠群留下了一份亲笔写的《土洋会议》手稿。根据手稿记录,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十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要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发展新的游击区。
土洋会议后,中共广东省临委将会议情况向党中央和南方局作了报告。中共中央复示:完全同意会议所提出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并要注意开展广西和向北发展的工作。
根据土洋会议的决定,东江纵队担负起了北进和东进的战略任务。罗浮山密林环绕,隐蔽性强,从地形和地理位置来看都有着深厚的战略优势。东江纵队在巩固和发展惠东宝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集中主力向北挺进,创建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抗日根据地,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向东发展,创建东江韩江间的抗日根据地,全面发展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5月,广东省临委领导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及后勤机关先后进入罗浮山根据地。其中,司令部设在冲虚观。如今的冲虚观,南临白莲湖,掩映在苍松古柏之间,环境清幽,是罗浮山风光的精华所在。彼时,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观是广东党组织历史上多次重要会议的举办地。1945年7月6日至22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在冲虚观召开的干部扩大会议,传达了贯彻党的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华南战略方针的指示,总结了抗战以来广东党组织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撤销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广东区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党委”),并通过几项重要决议,这次会议在广东党组织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抗战八年,东江纵队始终坚持在华南一带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共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包括东江纵队在内的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创办广东敌后战场革命报纸
抗战时期,为了传递信息、鼓舞士气,办报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前不久在东莞大岭山镇大王岭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中,找到了《大家团结报》的办报旧址。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东江纵队前身)挺进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次年1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了《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战场第一份革命报纸。
彼时,为何要办这份报纸?原大家团结报社负责人杜襟南曾在文章中回忆道:“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只有100多人,刚刚占一个地盘,他(曾生)就要办报纸,我觉得很不简单。他说:‘办报纸很重要,可以宣传我们的政策。你们在东莞应该很清楚,这里很多土匪,每个都占了一定地盘。为了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和别人不同,我们必须办个报纸。’”
后来《大家团结报》与《新百姓报》等合并,成为《前进报》的前身。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东江纵队的机关报。我们在位于惠州罗浮山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中看到,那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就位于第一展厅的正中央,罗浮山景区党委委员、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向我们讲述了它历经60余年的沧桑历史:1941年,原博罗日报社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购得这台印刷机,直至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不得不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数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至罗浮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
抗战期间,宣传工作成为教育人民、团结各阶层人士的重要手段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作为当年在华南地区有相当影响力的报纸,《前进报》指导了东江抗日根据地乃至广东地区的抗日斗争。从1942年3月至1945年9月,《前进报》共发行100多期,为东江纵队夺取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使用。
如今被定级为国家二级文物的印刷机,亦向我们展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办报岁月。为鼓舞士气、发动群众,东江纵队还通过演话剧、开学院等形式,为广东人民坚持敌后抗战构筑了强大的文化舆论阵地。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南国初春的白莲湖畔,松柏苍翠,党旗鲜艳。距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落成开馆已有17个年头。开馆以来,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当中既有前来锻炼学习的党员干部,也有进行实践的大中小学生和专程到访参观的游客。
近年来纪念馆以东纵红色革命文化为题材,深入挖掘研学资源,打造青少年学生研学教育新产品,推出以“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等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目前纪念馆已组织接待了粤港澳各地师生约10万人次开展研学游活动,学生们在研学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与此同时,由东纵纪念馆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的、面向周边社区和校园的红色宣讲活动,正在让红色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了东纵精神的影响力。据悉,纪念馆举办的红色文化进村、进学校的宣讲活动已达30场,百姓和学生足不出门、足不出校就能共享红色文化繁荣成果。
2020年1月初,历经近3个月的修缮后,东纵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再次与游客见面。据曾庆香介绍,提升后的展陈除丰富了一部分珍贵的图片和史料内容外,在布展形式上做到了“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参观者“看、听、悟”相结合的体验。
如今走在展厅内,我们不仅能从实物展品和照片中了解到东纵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在电子屏幕上播放的珍贵影像画面中感受到东纵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抗敌的精神。而即使不在现场,人们也可以通过景区公众号搭载的“VR全景漫游”“智能语音讲解”等功能,“走进”纪念馆了解这段抗战历史。精致的手绘漫画、VR游览,配上专属的解说和音效,让游客得以身临其境,获得“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
为了更好地传播东纵文化、传承东纵精神,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计划与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东湖旅店等东纵历史文化场馆加强相互联动,并举办各式各样的红色文旅活动,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