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1-25 14:04:58     来源:南方网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广泛深入宣传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重大举措,省新闻办策划了“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邓鸿:“十三五”期间,广东坚持以健康广东建设为引领,围绕“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的工作思路,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健康基础。在此前提下,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编制《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务求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卫体系建设和重点疾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125140726.jpg

  主持人邓鸿:为了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规划》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省医保局以及省中医药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邓鸿: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朱宏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恕明先生,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先生,省医保局副局长李锦汤先生,省中医药局副局长金文杰先生。现在,有请朱宏先生介绍《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情况。


  朱宏:感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向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省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规划》共有12个章节。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有关情况。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规划》制定的基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挑战。“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阔步发展、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7.1岁已经提高到78.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1.56/10万下降到10.18/10万,婴儿死亡率从2.64‰下降到2.13‰,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第二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20个发展指标。1个总目标就是到2025年健康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医疗卫生发展和健康服务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个发展指标涵盖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四大类。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9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以上、国家卫生城市数量占比持续提升、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5.5个、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控制在25%左右等等。

  第3-11章,主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点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对标国际一流,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和我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强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发挥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市域整体医疗水平和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提升,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二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医联动"、行业综合监管等重点改革。

  三是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疾控体系,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强化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健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四是深入推进健康广东建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方位干预主要健康因素。强化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一老一小、残疾人、职业人群等健康保护,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积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

  五是健全完善健康优先发展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生物安全能力,发展数字健康,推进健康湾区建设与国际合作,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加大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全面构建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提出了确保“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的保障举措,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评估、加强宣传引导等。

  纵观整个《规划》,有鲜明的广东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坚持”“六个注重”。

  “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十三五”的基础上新增了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体系等内容,大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在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理念。《规划》全文一共有26处提到“改革”、44处提到“创新”,提出了“加快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六个注重”:主要是更加注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更加注重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更加注重岭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双区”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和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抓好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完成各项发展目标和重大计划,不断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全方位谋划推动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打下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朱宏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朱宏主任发布了广东省将进行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请问“十四五”时期,省发展改革委将在哪些方面着力推动健康广东建设?谢谢。

  黄恕明: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改革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集中力量解决卫生健康领域老百姓急难愁盼之事,认真落实好《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微信图片_20220125141137.jpg

  黄恕明:一、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为了凸显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性,首次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将医疗卫生服务内容独立成章,围绕"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等方面,重点谋划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建强公共卫生体系工程""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卫生建高地工程"等十大建设工程,全力实施健康广东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此次《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内容,主要对标《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围绕十大建设工程,提出具体、细化的行动举措和工作方案,确保我省医疗卫生体系优质高效发展。

  二、突出项目带动,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能力高水平发展。“十四五”时期,按照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医疗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布局、建设工作,推出了一批利长远、惠民生的项目。

  一是推动我省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目前,我省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卫生健康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均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二是加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向国家申请“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我们在2021年已经安排了地方政府专项债225亿元,用于支持246个卫生健康领域项目。接下来,我们还将向国家争取更多的专项债支持额度。通过项目的建设,带动一批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提升我省优质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为广东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突出健康至上,加快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针对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一老一小服务的问题,我委正在牵头制定《广东省“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将配合省卫健委有关部门努力增强“一老一小”的服务能力,积极应对老龄化。同时,我省还将推进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儿童福利、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人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体育局,经过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对于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都特别重视,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接下来广东“十四五”时期在全省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方面有一些什么具体的举措?谢谢。  

  麦良:谢谢您的提问。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创造未来。全民健身是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借此机会重点介绍一下广东省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125141302.jpg

  我们统计到,截至2020年底,全省现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29.16万个,位居全国前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39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这几年也建了2万多公里的绿道,修复了可供人们休闲徒步健身的1200多公里的古驿道,建成2716个社区体育公园。

  “十三五”时期全省2277条贫困村健身路径实现了全覆盖。应该说,广东形成了以省市县镇村五级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主、行业和社会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为辅的“一主两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大力建设场地设施的同时,带动了我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发展。我们还支持社会和行业协会举办各种体育赛事不计其数,这些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全面带动了广东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锻炼难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十四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板,加大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进一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一是补齐市、县两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短板。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市、县两级全部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全民健身广场和全民健身中心。

  二是常态化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三是推进足球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推动建设2266块足球场地,进一步增加足球场地供给。四是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去年我们联合省发改委等12个厅局出台了2020到2030广东省健身步道的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到2030年全省每个县区必须要建成不少于300公里步道建设,明确在“十四五”时期每个县市区完成200公里的目标。我们通过建设健身步道,串联起万里碧道、绿道、古驿道,形成我省横贯东西、纵横南北、分层多类的全民健身新景象。

  五是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加强科学的健身指引指导,促进体育公共场地拓展服务的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身的需求。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省卫健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谢谢。

微信图片_20220125141543.jpg

  朱宏: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东在持续应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风险挑战中,公共卫生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南大门”,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们将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构建职能清晰、机制顺畅、上下协同、防治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同时,建立与现代化疾控体系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激发机构活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是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现代化水平。重点推动“1+6+N”工程。“1”是指推进省级高水平疾控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6”是指将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湛江6个重要口岸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陆路门户的疾控中心,建设成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N”是指分层分级提升市县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将一批粤东粤西粤北市级疾控中心建成省公共检测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市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

  三是强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能力。目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监测预警系统。“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提高预警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是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修订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相关预案,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治理机制。分层级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分区域建立航空、海(水)上、陆地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高水平卫生应急演训基地,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五是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发挥全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救治体系“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发挥高水平疫病救治平台“支柱”作用,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等项目建设。发挥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骨干”作用,实现部分三甲医院平战转换功能,支持各地市选择1家综合医院提升传染病及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定点救治医院软、硬件建设。发挥县域传染病救治“网底”作用,持续推进77家公立医院可转化传染病病区建设。

  六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坚持医防融合,全面推动公立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室,指导县域医共体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医疗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服务。

  最后,就大家关心的疫情,我也想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省对外交流比较多、人口流动比较大,持续面临着疫情输入和反弹的较大风险。随着春节假期来临,人员流动和聚集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我想再呼吁一下,疫情防控工作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春节期间,希望大家要密切关注我们省定期发布的疫情动态,按照国家和我们省“两限制两避免一提倡”的要求,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用公筷,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等急性症状以及个人健康码出现“黄码”,一定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尽快到就近的点做核酸检测,在风险还没有排除之前千万不要流动。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齐心努力,疫情一定能够战胜!再次感谢大家!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省医疗保障局,如何通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引导医院治病和用药更加合理,群众也得到更多实惠?谢谢。

  李锦汤: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医保部门光荣的历史责任。医保支付机制事关医保患三方的利益,是推动三医联动的核心机制之一,也是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

微信图片_20220125141634.jpg

  为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不断减少无效的医疗,推进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让参保患者获得更好的健康收益。我省不断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住院费用实施以按病种(病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普通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制订适宜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病种范围,引导合理就医。开展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改革。完善与高水平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绩效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做好医保支付方式的智能监控和监测评估。

  我在这里专门介绍一下,医保支付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举措:我省高度重视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中医优势服务、特色服务为重点,加大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具体有以下四个措施:

  一是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组织专家分批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支付改革。对中医优势门诊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和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对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按床日付费;对以西医治疗为主,增加中医服务的病种,适当提高分值;对中西医并重的病种,实行中医与西医病种同病同治同价。

  二是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类医院制剂以及针灸、骨科康复、治疗性推拿等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

  三是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制定适宜在基层开展的中医基层病种,实行同病同分值;优先将中药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门诊特定病种用药和诊疗范围;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群众因患慢性病就医时能用上更多的中医治疗。

  四是支持建设中医类紧密型医共体。探索实行总额付费、加强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激发医疗机构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发挥中医在骨伤、皮科、妇科等专科治疗的独特优势,让广大参保人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朱宏主任,您刚才提到“十四五”要巩固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格局,具体有哪些工作举措?谢谢。

  朱宏: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18年起,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为战略支撑,通过实施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和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等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健康广东建设。“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建设国家卫生健康高质量示范省,不断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具体来说,在“顶天”方面,我们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医院和医学中心,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联动。我们将努力建设一批平台,具体是通过实施医疗卫生“建高地”工程,推进国际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争取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广东;同时,依托区域高水平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我们将努力建强一批专科,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我们还要努力促进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医院“一对一”紧密型帮扶计划、粤东粤西粤北地市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城市三甲医院要“组团式”帮扶县级医院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打造3个以上国家医学中心、1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63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若干个多学科协作诊治中心,打造30个专科类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在“立地”方面,就是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新三年“强基层”工程,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打造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的建设。同时,巩固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成效,打造县域第二医疗中心。

  二是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程,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深入推进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不断激发医共体建设发展积极性。

  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工程,推进1000项卫生健康适宜技术下基层,开展“社区医院”创建活动和“优质医院基层行”活动,全面提升医养结合、社区护理、康复病房、家庭病房、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我们将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为牵引,大力培养引进卫生健康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卫生健康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增2-3位全职院士、3-4位双聘院士、3-4名国医大师、5名以上长江学者,每年引进培养15名左右领军人才、45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形成“金字塔”式人才雁阵队伍。同时,通过全面实行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制度、百名首席专家服务47家卫生院制度等,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广州日报记者:请问金局长,中医药防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为一大亮点,请问接下来我省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另外,作为中医药强省,“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微信图片_20220125142010.jpg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省中医药防治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充分总结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和救治能力。一是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全面融入中医药方案,确保中医药能够第一时间响应。  

  金文杰:二是高标准完成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体系。三是组建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有关队伍和培训基地的作用,强化中医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重症医学科、急诊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西医协同救治的能力。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我们中医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十四五”期间,我们根据这条原则将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把岭南中医药品牌擦得更亮。建设首批引领国际的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重点专科。推动地市级中医医院全部创三级,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中医医院全部创二甲。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的达到95%、设置康复科的达到80%,全部设置感染科。强化中医药健康养老能力,60%以上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

  二是传承名医名家经验,壮大健康服务队伍。对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老药工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和传承,对历代广东岭南名家学术经验进行保护与挖掘。完善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培训机制,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大力加强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中医药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通过中医师承“薪火工程”为基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中医药骨干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

  三是创新中医药科技发展,健全中医药产业链条。大力支持国内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与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共同推进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创制一批中医药新技术、中医药新品种、健康新器械。编制完善《广东重点保护野生南药植物名录》《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规范指导产地环境、种源选择、种植养殖、炮制加工、物流仓储全过程。努力让百姓看上好中医、用上放心药。

  四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精华,繁荣岭南中医药文化。编撰岭南医籍全书,打造省内中医名家群像,广泛搜集整理民间验方技法,保护岭南中医药文化;地级以上市全部配置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

  五是创新中医药体制机制,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这里要向媒体朋友们通报一个好消息,去年12月13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批复同意我们广东省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针对亟须突破的改革重点和难点,重点开展中医药服务模式、管理方式、支持倾斜政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探索创新,进一步解决好制约我省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并以此推动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努力为建设健康广东、守护人民健康拿出中医药方案,作出中医药贡献。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湾区之声记者:请问金局长,就您刚才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对于粤港澳三地中医药的质量安全评估的标准对接,或者对于中医师的职业资质互认,会有哪些新的进展和探索?请问医保局李局长,前段时间已经有首批港澳外用中成药在内地上市,未来它会有进医保的计划吗?谢谢。

  金文杰:谢谢您的提问。我简单说一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专门有到2025年的五年的建设规划,我们正在按照这个规划认真地抓好落实。去年我们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对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之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港澳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执业试点,这个工作已经完成,招录了12名中医师到内地工作,香港10名,澳门2名,通过考核录取11名。下一步我们会按照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规划,认认真真地去抓好落实,有些政策还正在完善和出台之中,希望您进一步关注。谢谢。

  李锦汤: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医保有三大目录管理,其中有一个目录就是“医保药品目录”,属于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医保才能报销。从2020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是由国家医保局统一制定,由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院制剂等构成。国家医保局对药品的调整权限是有相关规定的,省级只对中药饮片、医院制剂、民族药有权限调整,其他均由国家统一调整。国家现在加快了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速度,每年一调整,今年已经公布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今年调整的效果很好,一些比较贵的药品通过国家谈判,进入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针对您刚才提的问题,广东省的做法是极力向国家推荐广东生产的药品。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在这里首先要谢谢广东大厦在目前国内散发病例时有发生的情况下,为保证发布会现场的安全,第一是进行严格消杀,第二是进行“粤康码”查验和体温检测,会场的布置也严格按照了国家和省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 

  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于提问的精心准备,以及配合现场的体温检测,接下来我们还会有系列新闻发布会,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到场时注意戴口罩、测体温,特别是14天之内不要到中高风险地区,坚守防疫安全底线。另外,刚才还有几位记者朋友在举手,请你们将相关问题交给新闻办的工作人员,或者通过你们报名的网站发给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回答你们的问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