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特色服务 > 文物博物馆

读懂革命文物红色基因

时间 : 2023-07-05 16:52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南方杂志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滋养

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作为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如何让革命文物更好传史育人,广东不断在“重视”“保护”“用好”上下功夫,让人们认识红色革命遗址的重要性,发挥好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使其既有理论的广度深度,又具有思想的高度,还饱含着情感的力量。

革命文物档案“全覆盖”

一个多月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广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涉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8件/套。至此,列入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1530处(已合并因文物级别变化重复公布的文物),可移动革命文物共4952件/套。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一项涉及到全省革命文物的重要评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这个项目全省下了大力气,力度、规模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对第一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开展保存现状调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简称“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筑源等社会单位组成四个工作队共同参与。项目内容包括全面分析革命文物时空布局、保护现状、环境现状及相关资源条件等,得出现状安全风险评估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当下的文物工作(特别是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为摸清现状,现拟对全省1513处开展革命文物保存现状调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后续保护计划,将基础夯牢,为今后的革命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广东省革命文物保存现状调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

全省革命文物工作有序推进,革命文物逐步建立起“全覆盖”的档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革命文物研究所所长曹勇表示,近两年来,广东省革命文物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从原先的单纯地保护文物到革命文物全面保护,实现了革命研究、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旅游、革命文物监测等多方面拓展。

“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全省各级革命文物风险评估工作,不是以报数据为决策指标,而是用现场的照片和数据说话。”曹勇向记者解释道,评估工作对革命文物做到逐一排查、重点研究,实现了革命文物档案的“全覆盖”。

承重结构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防雷措施……在《广东省革命文物保存现状调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采集数据目录》中,记者看到对建筑类、遗址类、石碑和纪念塔类、烈士墓类、其他类等五项革命文物类别的调查项目进行了详细要求。

一个个文物点,一份份现场核实的信息积少成多,累积起了全省海量的数据,广东革命文物档案“全覆盖”势必将助力革命文物的系统性保护,全省革命文物的价值将不断得到提炼。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距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不远处便是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系列活动正在火热举行。

6月16日,“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纪念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革命纪念馆、宣传文化系统等方面代表160余人共聚广州。

6月10日,一首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上空响起,拉开了广东省第二届“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帷幕。全省中小学生在活动的号召下,更多地走进当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遗址遗迹,去学习并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责融入少年儿童心中。

1.jpg21.jpg

“守正创新,传史育人。”面对“百年之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如何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的力量”的提问,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表示,革命文物工作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传史育人的目标。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发展,根基在研究。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对中共三大会址革命文物、中共三大革命事件及相关的革命人物、革命文献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为保护、展示、宣传教育建立科学基础。

走入纪念馆中,观众能够通过三维虚拟复原,“走进”虚拟复原的建筑内部,体会到1923年重要会议时党代表们曾经看过的场景。

新技术让观众对革命文物有了新的体验。对此朱海仁认为,守正的同时,革命文物工作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相关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应用于中共三大历史陈列和中共三大会址革命文物展示。第二,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开发红色文化作品和活动,全面扩大红色文化宣传。例如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剧本游、会址AR元宇宙虚拟体验、系列微视频、舞台话剧、广播剧、情景剧以及红色文创等。第三,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扩大红色文化辐射面。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推出三大百年百场巡展“六进”活动;研发中共三大主题实景课堂“红盒子”教材包进校园;开通多种手机端宣传平台;以“纪念馆+交通”宣传概念等形式,让红色元素注入社会生活,传史育人,弘扬红色文化。

革命文物主题价值提炼

广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单公布后,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与广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相比,本次核定公布的革命文物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重大成就及重大事件的代表性见证物、纪念物如邓小平铜像、孺子牛雕塑等也纳入了名录公布范围。

名录经各地上报、实地考察、专家评审、会议研究等环节,全省力求不断挖掘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尤其是新型文化遗产。“改革开放是广东的亮点,是广东精神的载体。我们需要对这些进行价值提炼。”

在曹勇看来,孺子牛本身是深圳市政府门口的雕像,象征深圳精神。当它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不再只是一个雕塑,作为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的载体,它会形成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我们期待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加快主题游径的开发,让革命文物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实现对革命文物主题价值提炼,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的最新成果。目前全省已初步摸查出红色标语点位501处,包括1749条红色标语单体。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调查的初衷是为摸清全省革命文物上的红色标语保护情况,为红色文物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丰富革命文物的家底。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7月—10月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粤游粤红——首届广东红色旅游季暨“重走长征路”活动,活动将发布广东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广东红“百团游”“百车游”、举办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座谈会等。

红色旅游季的走红,是广东不断创新革命文物工作的生动写照。2021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增设革命文物处。2022年,《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2022年6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增设革命文物研究所……近年来,一系列举措正为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保驾护航。

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滋养,广东“重视”“保护”“用好”革命文物,其价值将不断得以提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