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数字考古工作,加强我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科技为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联合印发《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大对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红色文化数据中心,实现红色文化保存、展陈现代化,助力红色党史传播和红色基因传承,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技术攻关,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复原、储存、开发、活化展示和展览等专项技术,提升文物展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文物展陈的互动性、体验性。
二是组织开展数字考古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水平。省科技厅2021年发布“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专项,围绕岭南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长征文化沉浸式体验、大湾区文化IP智能创作与呈现等方面设置专题,组织省内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专项的实施,预计将突破一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文化沉浸式体验、文化IP智能创作与呈现等关键核心技术,为数字考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有效助力我省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和保护利用。
三是培育一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利用支撑机构,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数字化、5G等技术,支持引导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开发“重走长征路VR仿真教学”和“思政智慧教室”等VR党史文化体验及教学项目,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南方报业集团承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任务搭建“广东党史学习教育智慧云平台”、开发智慧党建融合传播平台、参与“广东红色网上展馆”建设工作,广州励丰文化深度参与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数字化建设,广州欧科深度参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数字化建设及智慧管理等红色文化项目,推动红色文化、岭南历史文化实现最大限度传播,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领略红色文化和岭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加大我省考古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学术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或省社科院成立岭南考古理论研究中心,创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孵化机制,积极倡导省内各考古资质单位的新考古学理论实践,积极总结交流实践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提供广东方案,为岭南考古学健康发展积累经验。
加大我省考古科研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考古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的综合研究,组织翻译新的考古学理论著作,通过广东考古学理论方法研究,探讨岭南理论与考古实践。以广东为中心,整合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考古科研力量,努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文物局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对各时期遗存谱系源流的认识,加大对聚落形态、埋葬制度、社会结构、环境等领域的探索,聚焦重大学术研究课题,逐步构建起完善而清晰的岭南考古学文化发展框架,完善岭南考古学编年序列。
(三)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专业人员保障
优化省内考古机构和高校编制资源和职数配置,推进编制资源倾斜,确保考古工作力量充足。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由50人增加至91人,并更名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集考古发掘、考古研究、水下考古、文物保护、古建修缮、规划设计、公众考古等业务于一体的华南区域考古研究、保护和展示利用中心,以适应新时代文物考古工作。加强省内考古科研机构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制定在职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在考古科研机构内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根据文物考古工作特殊性,建立更加完善的技工技师队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需要,落实《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有关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为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一是加大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突破一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文化沉浸式体验、文化IP智能创作与呈现等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鼓励建设一批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挖掘和培育一批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备岭南文化特色的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相关省级基地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三是培育一批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支持引导更多相关领域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入到数字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充分重视考古学交叉学科特征,整合多学科理论研究力量,开展跨学科跨平台理论研究和应用合作,突出考古学科的现代科技含量。我省考古科研机构应理顺团结协作的体制机制,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考古科研团队,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各方紧密配合。省内开设考古学专业高校坚持考古学传统研究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强化科技考古的支撑作用,将学术研究和资源配置的重心进一步向华南地区和丝绸之路考古倾斜,奠定在华南和东南亚考古、丝绸之路考古等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
(三)教育方面将继续加强数字考古领域人才培养,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的方式,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引导高校加大对数字考古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支持鼓励高校深入探索考古学科教融合育人机制,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以科研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数字考古复合型人才,提升数字考古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阐释能力。
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