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文函〔2016〕278号(A)
王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外来建设者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我厅高度重视,由王莉副巡视员领衔,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为外来务工人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立制度、建阵地、提服务、送活动、建队伍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作。二是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和宏观规划内容。《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实施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广东省公共文化促进条例》、《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均专设章节、条款,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专门的规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厂矿和工业园区设置分支机构、服务点。”等。《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指导性制度文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权益,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等措施。
(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外来务工人员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阵地支撑。一是完善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了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189平方米。同时,针对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及时提出公共文化从室内向室外拓展的思路,大力推动文化广场建设,全省城乡建成数万个文化广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提供基本阵地保障。二是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美术馆等向公众免费开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借阅、艺术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三)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不断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打造全省性品牌文化活动,让外来工与本地人员同等享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举办广东社区文化节、“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等活动,2015年共组织举办6项大型辐射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约3000场比赛演出。二是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为外来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搭建平台。如每年一届的“同饮一江水”广东省打工者歌唱大赛,在外来工集中的九个城市举办分片比赛,仅2015年就吸引7000名外来务工人员报名。在少儿艺术花会中,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专场比赛。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情系异地务工人员、共筑南粤梦”系列共建共享主题活动。各地也根据地方特色,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活动。如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定期举办“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活动,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各类公益文化培训服务。三是加强外来务工题材文艺创作,反映外来务工人员精神风貌。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广东省业余编剧家、作曲家、编舞家和特聘创作员聘任范围。推出《高速工地月儿圆》、《暖春》、《进城搵老公》、《卖红薯的人》《流动娃》、《爸妈我想你》等一批外来务工人员主题的文艺作品,其中舞蹈作品《流动娃》、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和全国CCTV第六届电视舞蹈大赛少儿专场金奖,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省对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正如您所言,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人均财政投入偏低。二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面,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存在区域差异。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对外来工的可及性还有待大力提升等。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加大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人均财政投入,提高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今年省财政厅将起草《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指标2016年工作方案》,将2016-2018年定为我省公共文化进行实现“赶超”目标的第二阶段攻坚时期,特别加大对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省文化厅正在草拟《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若干措施》,加快推进我省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作。同时依托社会特别是企业力量,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加快建设企业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网格化分布的密度,支持移动设施进厂矿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就进便捷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提供便利。
(二)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纳入“广东公共文化云”建设规划,充分整合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依托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文化网、广东文化E站、“佛山文化一网通”、“东莞文化e管家”、“深圳福田文体通”等现有各级文化馆站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等资源,通过网络、视频、手机等多种方式,拓展切合外来务工人员文化需求的平台和载体,推送外来务工人员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图书报刊、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服务,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异地务工人员实际文化需求。通过“基层文化馆站效能提升计划”、基层文化馆站长培训班等多种多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外来务工人员在基层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外来务工人员聚集、有条件的地市公共文化场馆增加设置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培训项目,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充分考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加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知识培训与辅导,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文化活动、自我娱乐的能力。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演出、展览、阅读、培训等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四)加快推进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专项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通过出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将分馆设置在企业等方式,整合公共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和企业,倡导、扶持外来务工人员专用文化设施、企业文化设施的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地市在外来建设者集中的企业、厂矿和工业园区设置分支机构服务点,开展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特色服务项目。
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并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文化厅
2016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