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肇庆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强化文物保护,延续历史文脉
肇庆市坚持“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扎实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肇庆全市地方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近30亿元。2018年来,中央、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投入过亿元,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经费扶持9000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肇庆组织实施了肇庆古城墙、梅庵、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德庆学宫、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七星岩摩崖石刻、崇禧塔、元魁塔、狮岗炮台、周其鉴故居、郡岗炮台等一大批文物修缮保护和展示项目,推进了肇庆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切实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
夯实保护基础,稳推活态传承
作为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肇庆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保留和传承着众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富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庆市一直高度重视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坚持以实现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为根本目的,力争打造西江流域优秀传统文化繁荣高地,重点推进传统手工技艺、地方戏振兴工程,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基础。
目前,肇庆市已搜录非遗线索3400余条,预测非遗线索蕴藏量达1.4万条、传承人蕴藏量1万人,为进一步活化非遗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陆续对怀集贵儿戏、四会古法造纸、封开五马巡城等项目进行调查和记录,推出杨焯忠、罗建泉等12名传承人的记录视频,出版了《肇庆民歌选编》《中国端砚图典》等重要书籍,围绕非遗资源活化开展民间舞蹈创编排演工作,以转化创新促动活态传承,不断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同时,以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为主要抓手,有序健全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制度,截至今年6月,肇庆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端砚制作技艺、悦城龙母诞、高要春社),省级29项,市级72项,县级192项;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23人,市级59人,县级160人,建成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中心,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录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
未来,肇庆将继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扎实推动全市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项目,大力推动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守护历史根脉、传承文化瑰宝,共促岭南文化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