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彩票公益金

【社会工作】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绩效自评报告

2021-06-30 10:53:42 来源:广东省民政厅 阅读次数:1339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绩效自评报告

  主管部门:广东省民政厅慈善社工处

  填报人姓名:宋智魁

  联系电话:020-85950735

  填报日期:2021年5月30日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资金转移支付预算情况。

  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社〔2019〕74号),2019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下达我省资金92万元。

  (二)中央下达资金分解下达预算情况。

  2019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下达11个地市和15个县(市、区)的40个省定“红色村”所在乡镇(街道),每个2.3万元。

  (三)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粤组通〔2017〕53号),结合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实施情况,一是在“红色村”开展经常性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二是在“红色村”培养志愿者;三是在“红色村”持续提升社会工作理念。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按照《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做好2019-2020年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分数为90分。评价基准日2021年3月31日。

  (一)资金分配情况分析。

  1.采取因素法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参照中央采取因素法分配我省资金的做法及省财政厅的相关要求,采用因素法分配。

  2.对符合条件的老区、苏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粤发〔2019〕11号),对符合条件的老区、苏区给予倾斜的基础上,区分24个重点老区苏区和45个其他老区,倾斜力度比例为2:1。

  3.资助范围均为省定“红色村”。省定60个“红色村”是“重点覆盖粤东西北的革命老区县(市、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东江纵队活动区域”,资助范围均为省定“红色村”。

  (二)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资金执行情况。按照《广东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做好部分2021年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数据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收集相关地市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资金支出81.86万元,支出率为88.97%。

  2.资金管理情况。资金用于省定“红色村”所在乡镇(街道)社工站开展服务活动,下达到乡镇(街道)使用并管理。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绩效目标是为项目所覆盖范围的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留守和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在内的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以及贫困户、涉法青少年和其他需要提供服务的人群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1.精准化识别服务对象。在“红色村”服务中,“双百”社工深入村居,以“脚画地图”的方式熟悉社区,制作服务对象分布图、社区民生服务问题图等,协助乡镇(街道)对全镇(街)民政服务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完善基础信息,分类分级建立台账和“家庭服务表”,实现动态管理。

  2.科学化评估服务需求。在“红色村”服务中,“双百”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交友,增进感情交流,建立信任关系,调查核实服务对象情况,评估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困难程度、所需政策和资源等,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和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实行“挂图作战”。

  3.精细化开展专业服务。在“红色村”服务中,“双百”社工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协助乡镇(街道)开展民生政策宣传、落实国家民生保障政策、链接社会资源,统筹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开展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生计发展、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

  4.系统化推进社区治理。在“红色村”服务中,“双百”社工引导村(居)民互助,培育志愿者队伍,激活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推动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

  (四)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①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双百”社工经常性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包含在“红色村”在内,目前已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近800万人次,共协助10,190名困难群众享受应有的福利政策救助,打造社会工作品牌服务项目352个,开展个案服务6,836个,协同居民解决社区事务近9,000项,协助解决社区问题1,383个;开展社区活动22,492余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188个;链接社会慈善资金2,059万元。

  ②培育志愿者数量。广东社工“双百计划”407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服务点共培育志愿者55,060名,包括“红色村”服务点在内,平均每个点135名,实现每个点培育志愿者100名的数量指标。

  (2)质量指标。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广东社工“双百计划”着重培养社会工作本土人才,“双百”社工从26%的持证率增长到65%,有效提升了当地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水平。

  (3)时效指标。

  年度服务活动完成率。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能够按照计划在各个服务点广泛开展个案服务、社区活动,完成率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社会效益指标。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成效。2020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专题节目《最后一米》和《一个都不能少》,全方面展示了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精准识别、精细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场景模式,深层次、多角度揭示了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凸显民政部门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决战脱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决策部署的创新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2)可持续影响指标。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影响。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妇联、省残联深入总结、推广、运用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实践经验,组织实施“广东兜底民生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全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全省村(居)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①服务对象满意度。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驻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开展“四大任务”。“三同”是指“双百”社工在服务过程必须要采用“三同”式的工作理念,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深刻同理他们的困境,并与他们共同采取行动,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服务对象满意度≥90%。

  ②志愿服务时长。广东社工“双百计划”407个乡镇(街道)社工站中,有388个社工站已成功注册成立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有效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开展,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超过125万小时。

  社会工作理念认知。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通过组建保障网络、开展培训督导、加强监管评估、营造宣传氛围,积极协助民政工作,成为有理念的基层工作者;摸清民政对象,成为有温度的政策输送者;实施个案服务,成为有专业的个案管理者;激活公共空间,成为有活力的空间打造者;引导公众参与,成为有情感的和谐守护者;链接社会资源,成为有爱心的资源链接者。广大社工用自身行动广泛宣传社工理念,提高社会工作知晓率,从老百姓的口中“传销的”“省里来调查的”到“他们是社工”“他们是做好事的”的转变,增进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和认同。

  ④开展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广东社工“双百计划”的实施,广泛在村居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聚焦民政,补齐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不足的短板,促进平衡,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普及理念,培养一支本土化社工人才队伍,融入大局,推动各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我省社会工作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开展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服务成效明显,服务对象满意度>90%。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

  一是个别社工站职责定位不明,“聚焦民政主业”有偏差。个别镇(街)对“双百计划”的理解有偏差,简单认为是给镇(街)增加几个人手,将社工“拆散”分配到其他部门协助工作,难以发挥社工站的团队作用,难以实现扎根社区、为民政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初心。

  二是社工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民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双百社工”普遍年轻,具有社会工作经验或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不到40%,缺乏系统性的社会工作培训,工作经验不足。加上民政政策种类多内容杂,短期内很难全面掌握,未能完全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部分督导不到位,专业支持有待加强。“双百计划”点多、线长、面广,当地社工人才不足,原计划每个站点每月至少进行1次的专业督导,有个别站点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影响了社工的专业成长和服务质量。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当前,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已升级为“双百工程”,实现兜底民生服务转型升级,既要“兜得住”,更要“兜得好”。具体来说,下一步将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的“四个转变”:

  一是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当前,我们国家关于底线民生保障的政策内容非常多、类型非常丰富,例如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困境儿童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相应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等,但总会有少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因为不熟悉政策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救助。“双百工程”社工走村入户,主动寻找和发现不熟悉政策的困难群众,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便民利民政策,直接协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救助政策和救助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以往在基层,民政、人社、妇联、残联都是根据各自的职责,利用自己的平台、资源、人力去服务各自的服务对象。但实际上大家的服务对象是有重叠的,比如我们的低保对象可能也是残疾人,还可能是留守妇女。“双百工程”有效整合几个部门的资源、经费、人员、对象等,变“一指用力”为“聚指成拳”,让兜底民生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三是从“单一施策”向“综合施策”转变。我们传统的救助方式以单纯的发放救助金、减免相关费用为主,较少涉及服务方面的救助。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这样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精神、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救助需求就凸显出来,需要我们向全方位救助转变。“双百工程”社工以社区为载体、以家庭为单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能,统筹开展服务,既协助落实惠民政策,又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实现“按需救助”。

  四是从“短期改善”向“长期改变”转变。以往我们兜底民生服务由于人手不足、难以全过程跟进等原因,只能短期改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困境,但这种状态很不稳定。“双百工程”社工会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通过对困难家庭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帮扶,纾解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促进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修复服务对象弱化的社会功能,帮助服务对象重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推动服务对象持续提升自信心和生活动力。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