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资讯 - 市县动态

【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 ⑧东莞:织密扎牢儿童保障网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2022-06-10 09:21:41 来源:南方+ APP 阅读次数:918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自2021年8月民政部部署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工作以来,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龙华区、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曲江区、梅州市大埔县、东莞市、中山市坦洲镇、江门市江海区、肇庆市广宁县等10个示范创建地区,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创建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为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有力助推广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宣传各地探索实践的优秀成果,省民政厅在“广东民政”微信公众号及厅门户网站陆续对10个示范创建地区的经验进行展示。

  今天,东莞市为大家分享未成年人示范创建工作的经验,一起来看。



  近年来,东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未成年人优先和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为原则,着力增强基础能力,补齐基层短板,解决制度瓶颈,初步建成覆盖未成年人全需求、全链条的福利和保护制度体系。

  日前,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东莞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全面把握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从抓基础建设、抓作用发挥、抓专项行动入手,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更加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南方日报、南方+近年来,东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东莞是如何进行探索创新的

  吕成蹊:总书记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一直以来,东莞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条工作主线,全面强化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监护。我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横向上,建立了东莞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2021年7月,成立东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纵向上,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市级、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责任体系,自上而下夯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环环相扣、步步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们构建了比较健全、特色鲜明的政策体系。我们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写入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专门制定《东莞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近年来还陆续出台了一大批与儿童教育、福利、权益密切相关的特色政策,如《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东莞市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及综合保护制度的意见》等,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南方日报、南方+:在提升未成年人关爱和监护质量方面,东莞有哪些经验做法?

  吕成蹊:东莞现有常住人口1047万,其中,未成年人163万,占比15.6%,困境儿童超3800人,要解决好我市未成年人的关爱和监护问题任务很重,我们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是完善机构设置。2016年我们投入1.2亿元改扩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床位从250张增加至900张,改善了孤残儿童的养育条件。2019年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更名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一步提升工作覆盖面,对全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2021年将未成年人保护职能由市救助管理站整合到市社会福利中心,独立承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职责。同时,在各镇街(园区)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切实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有条件的镇街还设立专业社工岗位,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

  二是建强工作队伍。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选优配强了有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为未成年人开展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全市按照一镇街(园区)一名督导员、一村(社区)一名儿童主任的规格,建立一支根植儿童及家庭身边的服务工作队伍,承担家庭巡视探访、问题发现报告等基本职责。目前,全市共有儿童督导员33名、村(居)儿童主任593名,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推动家庭监护责任落实。对家庭有能力但拒不履行监护义务的,由民政、公安、妇联等部门联动,予以批评、训诫、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督促家庭履行监护职责;对于条件困难的家庭,通过基层政府介入,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扶,提供沟通交流渠道,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与家长的情感维系,提升家庭监护能力;对家庭确实无能力需要政府部门监护的儿童,由相关部门坚决履行儿童监护兜底责任。


  南方日报、南方+:面对未成年人在生活、教育、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东莞如何做到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吕成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持落实分类施策,协同推进各项保障制度有效落地。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按政策分别纳入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等范围。持续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2022年达到每人每月1949元,计划2023年提升至2017元。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也将参照进行调整。

  在医疗保障方面,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特困供养人员有关规定享受东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二次医疗救助待遇。同时,将低保对象的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下调至4000元,低保儿童获得大病保障的门槛大幅降低。

  在教育保障方面,整合全市助学项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失学。对散居孤儿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给予资助。在中学期间寄宿的,给予寄宿生活补助。

  在权益保护救助方面,实施市社会福利中心成年孤儿安置政策,对具有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已年满18周岁的成年孤儿由32个镇街轮流安置,每人一次性补助安置费13万元。2013年以来,共安置成年孤儿53名。

  在非户籍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方面,妥善为留置未保中心的儿童实施基本生活照料。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受助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尽快安排家属接领或机构护送,降低未成年人在站的滞留率。加强受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法制和普适化教育,为其后续回归和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开通24小时救助保护热线,为有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照料、物质援助、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服务。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如何营造关爱服务未成年人保护良好氛围?

  吕成蹊:近年来,东莞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等系列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市、镇、村级活动541次,参与活动人员约1万人次,有效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营造了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南方日报:目前东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如何持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吕成蹊: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千万人口福祉改善为根本,加快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新高地。未成年人保护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下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加快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推动。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大力协调解决儿童福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差异化个案处置问题。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总结上报等机制,强化工作的督促落实。探索建立儿童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清晰的台账管理,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二是织密扎牢儿童保障网。在镇街(园区)层面,进一步利用现有机构、场地、人员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在村(社区)层面,落实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按规定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明确工作人员负责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特别是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民生大莞家”和社工“双百工程”作用,采取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科学谋划“大儿童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儿童福利服务对象“应保尽保、应保早保”。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利用政府群团组织优势开展关爱服务活动,依托“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场所,集聚各种资源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群体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激励机制和关爱服务评估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关爱未成年人。


图片1.jpg

洪梅镇召开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工作会议

图片2.jpg

清溪镇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政策宣讲进村活动

图片3.jpg

茶山学校组织学生收看青少年预防艾滋病主题网络直播课

图片4.png

厚街镇举办宪法进社区及“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

图片5.jpg

大岭山镇在新塘村举办防溺水宣传活动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广东省民政厅

新浪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