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22-06-22 17:06:05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公开发布实施。再过几天的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为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意见》的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佛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和行业研究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光荣,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佛山市政府副市长乔羽,广东科学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张虹鸥。现在,有请陈光荣先生介绍总体情况。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光荣: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我省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意见》的相关情况。



  陈光荣:第一,《意见》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们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大力推动用地审批权下放、用地指标改革、产业用地配置、垦造水田、拆旧复垦、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三旧”改造及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以土地为主的、包括海洋、森林、矿产、水、湿地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总体上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还存在短板弱项,离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国前列还有一定差距。

  陈光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指示要求,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作部署,按照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要求,我们在系统总结部省两轮合作共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工作基础上,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系统谋划提出了建设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工作思路和方案。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意见》,这是我省自然资源领域规格最高、内容最全面,系统性、创新性和操作性最强的文件,将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新模式,为实现省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

   陈光荣:第二,《意见》主要内容。《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措施、组织保障三个部分,系统部署产权权益、规划管制、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市场配置、法治监督等“六大体系”建设,到2025年初步构建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制度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维护资源权益、显化资产价值。在国土“三调”基础上推进专项调查和动态监测,有效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通过完善确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资源资产委托代理与管理报告制度等,有效解决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的问题;重点在国有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林权等方面探索所有权实现形式,有效解决权益不落实的问题。
二是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体系,推进空间善治和结构优化。分别明确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空间发展战略,为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奠定空间基础;加快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划实守牢“三区三线”,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陈光荣:三是健全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体系,加强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体构建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加快推动生态修复市场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修复;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提升绿色碳汇和蓝色碳汇能力。
四是健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实行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重点针对耕地、建设用地、水资源、森林、湿地、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系统提出保护与利用措施。
五是健全自然资源精准高效配置体系,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健全自然资源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国有农用地、森林、矿业权、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扩大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范围;深化工业用地配置改革,推动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保障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健全自然资源法治监督体系,维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良好秩序。加快土地管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海域海岛管理、森林保护等方面法规规章立改废释纂,确保有法可依;通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链条”遏制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坚决有效遏制增量,依法有序整治存量,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陈光荣:第三,《意见》主要特色亮点。《意见》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和“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转变管理理念。全面系统推进实施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其中全要素涵盖土地、海洋、森林、水、湿地、矿产等主要自然资源,全周期覆盖调查监测、确权登记、产权权益、规划管制、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审批服务、执法监督等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包括三维立体空间管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省市县镇上下协同联动;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主要体现在调查摸清资源底数、健全资产权能体系、促进资本流通增值上。

  二是创新制度机制。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改革部署,着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出了筹建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适时推进耕地占补、海岸线占补、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交易;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模式,探索建设工业用地大数据平台;鼓励生态产品供给地和受益地通过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途径实现利益共享;探索耕地易地保护机制,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森林、湿地、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全链条”遏制违法用地,试点线性工程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将为全国作出探索示范。

  三是升级技术手段。紧紧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建设“智慧自然资源”,充分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实现自然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陈光荣:各位媒体朋友,高水平保护既是高效率利用的根本前提,又是高效率利用的首要原则;而高效率利用既是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又是高水平保护的最终目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抓好《意见》的组织实施,谋划若干标志性行动,以重点带全面,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们加大对《意见》的宣传解读,营造党政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


  主持人邓鸿:谢谢陈光荣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请问省自然资源厅的领导,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当前广东省耕地保护形势怎么样?《意见》中提出哪些措施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谢谢。


  陈光荣:经过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我们基本摸清楚了以耕地为重要内容的自然资源家底。广东的耕地呈现出来的是质量高、数量少、破碎程度高、保护压力大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说质量高,是因为我们广东的耕地都是“一年三熟”,耕地等别达到了5.47等,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等。同时广东的光热、光照和水利条件都比较好。说我们的耕地少,是因为到2020年,全省耕地的数量只有2848万亩,人均只有0.23亩,不足全国的1/5。破碎程度比较高指的是,三亩以下的耕地占了80%,但是面积只占耕地总面积的7%。

  保护压力大指的是,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无论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都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按照国家的要求,确需要占用耕地的,就要落实占补平衡。这方面我们后备的资源比较少,能够开垦成耕地的土地比较少,所以说我们占补平衡的压力比较大。同时,国家去年提出来,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比如说果园、挖塘养鱼等等都要实现进出平衡。落实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双平衡,“非农化”“非粮化”双管控,对广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陈光荣:面对国家的耕地保护要求,这几年我们省委、省政府对耕地保护这个“国之大者”高度重视。我们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地开展垦造水田,到现在为止已经垦造36.6万亩。我们还对补充耕地的真实性进行了调查、整改,剔除了不符合要求的补充耕地,对保留的符合要求的补充耕地加强管理,所以广东省实现了22年的耕地占补平衡,尤其是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结果显示,2021年我们的耕地是增加的,已经从数字上证明了这几年我们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有效的。

  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切实要认识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们要围绕“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这一总的目标,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


  陈光荣:一是要划好划实耕地保护红线。我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按照国家的要求统一划定“三区三线”,编制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划定“三区三线”的时候,我们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这条红线作为优先划定的红线。我们要通过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带图斑、带位置下达各个市的耕地保护任务,耕地在哪、哪一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要让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清楚,要让我们的基层干部知道。

  二是要落实耕地的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在建项目的时候,要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确实要占的,按照国家的要求,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落实好耕地的占补平衡。一般的耕地确需要转为果园、林地、鱼塘的,必须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长期稳定的耕地,落实好进出平衡。

  占补平衡、进出平衡都要落实好,我们要开展三项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垦造水田,我刚才也说了,从2017年开始我们大规模垦造水田,第一轮我们垦造了30万亩水田,新一轮垦造水田是每年5万亩,到现在为止我们总共垦造了36.6万亩水田,今后还要按照每年5万亩的数量继续推进垦造水田工作;第二项工作是要加强现有的补充耕地的保护,确保这些补充耕地的真实性,它的数量和质量要“双到位”;第三项工作是要有序地恢复一批耕地,因为“三调”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耕地是有流失的,流失的耕地,目前来讲,在自然条件、耕作条件、农民的意愿、成本等能保障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是可以恢复的,所以我们还要恢复一部分耕地。通过这三个措施来落实两个平衡。

  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要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体系,做到对违法占用耕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而且对乱占耕地的行为要严格查处,既查事又查人。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者是违法占用一般耕地10亩以上,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陈光荣:四是要着力提升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显化耕地的价值。耕地价值的显化,这个有赖于我们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落实和完善,广东要积极探索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比如说我们在规划编制阶段或者是分配各个市耕地保护任务的时候,要实行“义务必尽、任务微调、代保有偿、长期坚持”的制度。对耕地保护做得好的地方,我们探索给予用地指标和资金的奖励;对国家法律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项目,确要异地补划基本农田的,要给予经济补偿,等等。我们探索的这一系列的耕地保护的激励措施,目的就是要让保护耕地者不吃亏,从而引导和推动耕地保护由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的转变。

  五是要紧紧扭住责任制考核这个“牛鼻子”。中央规定,对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我们省将层层签订责任状,立下军令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的耕地保护工作能够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这些年来广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接下来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谢谢您的提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山上山下、陆地海洋、农村城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初步构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华南虎、穿山甲、中华白海豚、丹霞梧桐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根据《意见》要求,围绕体系构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三大方面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陈俊光:一是加快构建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加快编制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规划、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构建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积极推动“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在红树林营造、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林业碳汇等方面试点推出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事业。


  陈俊光: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按照国家要求我省试划生态保护红线7612万亩,约占全省陆海国土总面积的1/5,接下来,我们将严格管理,切实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这一部分国土面积保护好。第二,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占全省陆海国土总面积的10%,接下来主要是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第三,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部署,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第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工程,持续提高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和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项目建设,加强森林火灾和外来入侵物种防范。


  陈俊光:三是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第一,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我省是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约占全国40%。今年我们将启动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工作,以点带面联通构建我省红树林整体性空间格局。第二,高标准推进绿美广东大行动,深化实施林长制,实施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程。今年,省政府已将古树名木保护和高质量水源林建设2项工作列入省十大民生实事,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01万亩、大径材基地50万亩、国家储备林60万亩。第三,加快推进中央和省重大修复工程项目实施,今年主要是推进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3000亩、石漠化治理3万亩,全面启动实施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最近这几年佛山市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产业用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在省正在全力推进“双高”示范省建设,佛山接下来将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佛山市政府副市长乔羽:近年来,佛山在省的支持和指导下,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我们通过对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来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用地功能结构优化和空间建设品质提升,从而助推佛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省正在全力推进“双高”示范省建设,我们佛山将借这股“东风”,继续先行先试,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空间布局破碎分散,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的问题,力争为全省提供更多实践经验,打造佛山“样板”。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乔羽:首先是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空间格局。刚才陈光荣厅长也提到了,我们佛山就是要通过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不断优化生态、农业、城镇、产业四大空间。因为佛山是个工业大市,我们重点对全市工业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划定45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用地,框定54个万亩和44个千亩工业集聚区,保障全市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0%以上是用于工业发展,推动工业用地连片、产业集聚发展。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机场临空产业带等重大产业平台,从而推进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项目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最终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产业格局。


  乔羽:其次是持续节约集约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主要是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我们以顺德区杏坛镇、南海区作为国家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通过实施“三旧”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组合拳,腾挪出更多优质产业空间。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中,我们坚持“五个不动摇”,即坚持“工改工”为主不动摇,“工改工”比例总体不低于70%;坚持遏制工业地产不动摇;坚持科学有序推进不动摇;坚持“集转国”不动摇;坚持集中连片改造开发不动摇。同时开展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计划到2025年消化处置8万亩批而未供土地,整理出4万亩可供产业落地的土地,动态储备不少于1.7万亩集中成片国有工业用地。

  最后是强化要素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前段时间,我市出台了《关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是围绕“规划、规模、指标”系统施策,调动区镇两级工作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需求、培育壮大优质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空间结构调整。


  乔羽:以上就是我们佛山推进“双高”示范省的一些综合打算。佛山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我们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能力、有信心为“双高”示范省建设提供更多佛山经验,切实把省委、省政府赋予佛山的“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做改革开放的示范”的重任和厚望给落实好。谢谢!


  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请问《意见》在保障经济稳增长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部署?谢谢。



   陈光荣:保障高质量发展是自然资源利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我们自然资源部门的主责和主业,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意见》在推进空间善治和结构优化、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深化资源配置改革等方面也作出了系统的部署安排,根据刚才记者的提问,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高质量发展有空间”。第二句话是“好项目有地用、好项目快用地”。第三句话是“好项目也要节约集约用地”。


  陈光荣:第一句话是“高质量发展有空间”。

  我刚才也介绍了,现在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职能,我们正在划定“三区三线”,正在编制全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宏观层面上,我们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一系列的战略,结合支持“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坚持内涵集约“网络式”优化,沿海经济带坚持陆海统筹“轴带式”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坚持生态优先“据点式”开发,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空间响应。

  在具体实施层面,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我们对全省拟建设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都进行了衔接和空间落位。对省级的65个专项规划中涉及的3300个具体项目都进行了空间落位,也就是说保障他们的空间需要,为他们在快审快建快发挥效益方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支撑。


  陈光荣:第二句话是“好项目有地用、好项目快用地”。这里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土地审批权的下放。我们在全国来讲,2018年就率先把省级土地审批权委托给了21个地级以上市,我们最近也准备把省级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审批权委托给21个地级以上市。

  二是用地指标上分类保障。符合条件的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由国家直接配置用地指标,我们省的民生、环保、乡村振兴等11类项目,还有铁路综合开发项目,由省里统筹保障用地指标。我们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快项目的审批,我们还出台了新的政策,就是投资在100亿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可以先用指标,就是你先去用,我再来审查你的投资量。对投资达不到100亿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我们也先预支用地指标予以支持,每个项目最多不超过500亩。

  三是在产业方面要特别强调,广东是产业强省,刚才乔市长也说了佛山是工业大市,这方面我们对先进制造业,不仅加大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的支持,同时在土地出让方面也有优惠政策,实行的是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出让方式,为企业节约初始用地成本,近年来节约了超过1000亿元。同时,对工业用地,我们进行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带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真正做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对一些中小微的企业用地困难情况,我们推出了“产业保障房”这一措施,也就是说各地的产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拿到建设用地,然后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中小微企业生产。这一方面是保障了中小微企业生产的场所和空间,同时也能够平抑有些地方厂房的租金,尤其是解决“二房东”炒产业房炒得比较贵的问题。最近有些市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对大的应保尽保、小的提供保障房、不大不小的可以自由选择出让方式,降低初始成本。

  四是我们还要提高用地的审批效率,应对经济下行,我们做好服务,项目是即来即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分管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四个一”的服务机制,同时在指导地方用地材料申报的时候我们做好服务,让专业的人帮我们干专业的事,提高基层组卷的质量,加快用地审批。


  陈光荣:第三句话是“好项目也要节约集约用地”。广东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节约集约用好每一寸土地。在土地的使用上,我们要做“小气鬼”,不要做“大方客”,撒向大项目的动辄两三千、三四千亩,大手大脚地用地是不允许的。怎么节约?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能用存量就用存量,存量包括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对低效用地,广东省有一个闪亮名片,就是“三旧”改造,通过“三旧”改造来盘活低效用地。通过这十多年来的努力,我们改造一百多万亩“三旧”用地,投资2.2万亿,节约土地25万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约集约途径。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了2万多亩。批而未供和闲置的土地,这几年我们盘活了45万亩,现在还有近100万亩,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盘活力度,能用存量用存量,这样就避免新增建设用地,避免了占用耕地,同时在低效用地上,经过我们的改造能够提高产出。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例子,刚才乔市长也讲了佛山的例子。

  二是新增用地要严格执行用地标准,新增的要按照建设用地的标准来审批,国家和我们省都制定了一些行业、一些产业的用地标准,我们要严格执行。同时,广东省还要修改完善有关的行业用地标准,提高工业厂房建设密度和容积率,探索建设多层厂房等措施,切切实实做到“地尽其用”。

  三是对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要评估、要公开,我们叫“全周期管理”,不能一锤子买卖,把地给了某一个企业,不产生工业增加值,或者是工业增加值很少,又变成了新的低效用地,我们要防止。通过检查评估,对一些低效用地项目、园区评估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看哪个地方哪些领导不节约集约用地,大手大脚。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要走出一条守好底线、服务发展、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土地资源利用的新模式。谢谢!


  大公报记者:请问张研究员,您是怎么看待这次《意见》出台的意义?《意见》实施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谢谢。



  广东科学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张虹鸥:谢谢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此次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出台《意见》,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党中央关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部署,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意见》有几个特征十分值得关注。

  一是站位高,前瞻性强。《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精神,既着力解决“十四五”时期广东发展中自然资源领域关键问题,又谋划解决203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全局性、结构性、根本性问题,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历史考量,也体现出对抓好自然资源工作的坚定信心决心。

  二是内容全面,系统性强。《意见》从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的角度,系统提出“六大体系”建设任务,涵括了一段时间内自然资源部门的各项重点工作,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可以作为广东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指南,对推进广东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和作用。

  三是突出创新,改革性强。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更是引领风气之先,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此次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资源领域纲领性文件,传承了广东改革基因。“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提法非常新颖,围绕“六个体系”建设提出了“广东方案”,巧妙地协调了保护与开发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许多原创性的思想、政策和制度,体现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仅将对广东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相信对全国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是目标问题双导向,可实施性强。《意见》以自然资源管理支撑和服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持续影响的新冠疫情,着力解决“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



  张虹鸥:我相信,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实实在在把《意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广东必将走出一条坚守底线、服务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广东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广东样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智慧”。不久的未来,展现在广东人民面前的场景将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丽广东;世界湾区、黄金海岸、璀璨岭南、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活力广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广东。 谢谢!


  南方农村报记者:我们知道“三农”工作是全党的重中之重,《意见》在乡村振兴和保障农民住房方面重点会有哪些措施?谢谢。



  陈光荣:在乡村振兴和保障农民住房方面,《意见》里面都有要求,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是从以下五个字上作文章,即留、保、供、造、活。

  第一个字是“留”。就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好乡村振兴的用地需求,指导各地在编制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时要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用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和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建设需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第二个字是“保”。就是全力保“地”,即保护耕地,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切实提升耕地保护意识,禁止乱占耕地建房、建窑、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同时,要显化耕地的价值,探索建立耕地易地保护机制,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第三个字是“供”。即精准供给乡村振兴用地,明确要求涉农市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类型分为农业加工型、农旅融合型、接二连三型、全产业链型,分类明确了用地的政策,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地可用。在供地方面,我们特别关注农民建住宅用地的刚性需求,等一会儿我还会特别强调这个事。还有就是设施农业用地,我们专门有设施农业用地的管理要求,保障农民在高效农业等方面能够增产增收的用地需求。

  第四个字是“造”。即积极造地,垦造水田不仅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还要稳慎推进耕地恢复工作,有些地方耕地被林地、园地、坑塘水面等占用,按照国家管控“非粮化”的要求,要分年度、分阶段,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恢复一部分耕地。这就是造地,既是为了落实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确保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

  第五个字是“活”。即要稳妥有序地让农村的各种地活起来,显化它的价值,让农民真正能够从“地”中获得效益。这里广东也有一些做法,比如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我们对全域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进行整理,为建设腾出空间,为农业生产提供成片的耕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比如说我们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珠三角就有150万亩村镇工业集聚区,占珠三角工业用地的31%,但它的工业增加值只占2%,这一块地的价值显化不够,所以说我们要开展改造,大大地提高它的产出,让我们的农民朋友、村集体能够获得更多收益。还有,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继续推进,这几年我们交易了6万多亩,交易总额近400亿。按照文件的规定,分到农民个人手上的近200个亿,应该说这也让一部分农民通过自愿的拆旧复垦获得收益。我们还要按照国家要求,稳慎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盘活农村的土地,使农民朋友真正能够从土地上获得收益。


  陈光荣:关于农民建住宅用地的问题,这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根据改革的要求,农民建住宅,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的是前端和后端,中间这一端是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前端包括规划、土地规模、用地指标、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这五件事是我们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中间一端的审批和执法由其他部门负责,建好之后的确权登记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我们一直强调努力保障农民建设住宅用地的刚性需求,我刚才说了我们干的几件事,在规划方面,我们有过渡期的政策,保障农民建房子是不受影响的。

  同时,我们已经预下达各个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这个规模各个市都很充足。我们总共下达了79万亩建设用地规模,用了十几万亩,还有60万亩,这60万亩相当于广东省搞所有的建设大概两年的用地需求量,所以说农民建房需要的用地规模是没有问题的。

  农民建房所需要的用地指标国家有要求,应保尽保,先用再扣,就是你不用操心这个指标的问题。剩下的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这两个,要求以县为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我们也希望各个县级人民政府要很好地统筹好这两件事,打通农民建住宅用地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相信,只要是我们自然资源部门和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真正地把农民的操心事当作自己的事,农民住宅用地的刚性需求就一定可以很好地满足。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将联系方式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