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两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各方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重要精神,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努力把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成为种质资源库、科普实践地、生态展示园,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华南国家植物园,这颗北回归线上罕见的绿色明珠,承担着我国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迁地保护重要职能。正式设立2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喜人成绩。
科研引领守护生物多样性塑造华南植物保育新标杆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介绍,“我们目前承担了大概10项国家重点任务,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修复、特色经济植物开发利用这三个领域”。在植物保护方面,2022年以来引种植物7596号,新增引种物种2449种,目前共迁地保育活植物42057号、分类群18856个,其中保育珍稀濒危植物1027种;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参与组建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在科研成果方面,2022~2023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2022年以来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
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建立了利用生物技术、生境恢复技术和种间正关系促进技术集成方法,进行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示范,成功实现了报春苣苔、彩云兜兰、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兰花收集、保育与研发的科研机构之一,许多珍稀兰花品种能够得以繁育并呈现在公众眼前,也离不开华南国家植物园科学家的努力。以野生兜兰为例,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正是由该园曾宋君研究员牵头的团队攻克了兜兰的迁地保护和繁殖栽培技术。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物种保育和新优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进展,2023年正式发表植物新属4个,新种28个,2022~2023年培育大湾区兜兰、四季无忧等植物新品种97个。
在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华南国家植物园也在努力推进热带亚热带植物知识与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上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华南国家植物园计划在5年内基本完成建设,在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华南国家植物园任海主任介绍:“我们想建一个华南种质资源库,把我们的物种数提升到2万多种,其中经济植物达到6000多种,然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特别是华南地区的争取能够实现全覆盖。”此举将为绿美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城园融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州样板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生态名片。地处南亚热带的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禀赋造就了植物繁茂、四季葱茏的城市生态本底;绵延千年的历史沉淀,孕育出广州人爱花护绿的城市文化品格。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是总书记、党中央交给广州的光荣使命任务,也是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回应。
作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共建方,广州市致力于让科研成果、植物展示、生态科普走出植物园大门,走出一条“城园融合”之路,让葱葱绿意融入市民生活,将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入民心,让科研创新成果为绿美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州样板。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广州市正在实施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的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全面构建从国家植物园到街头社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目前已完成了迁地保护示范区,第一批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的选址,正在按国家植物园的标准推进建设迁地保护示范区5个、专类植物展示园15个、生态科普宣教点40个。
生态惠民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在全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中,广州将植物建园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生态服务需求,确立“树葱茏、道千里、惠万民”的愿景目标,制定《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保护地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八大工程”。2023年到2027年,计划森林提质增绿100万亩,建设森林步道1000公里,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绿色空间的需求,以良好生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