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山富了民!南粤油茶结“金果”

  “这里曾是荒山野岭,石漠化严重。现在油茶遍地生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看到我们种植油茶取得了收益,村民纷纷加入进来,收入也增加了。”乐昌市富树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廖谨信笑着说道。

  在韶关乐昌市石塘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树上挂满了红绿相间、圆润饱满的油茶果。待到寒露、霜降时节,这些油茶果将进入采摘的黄金时节。

  在走访过程中,据了解,自2008年乐昌市被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以来,当地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着力发展林下经济,油茶产业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油茶林的繁茂生长,不仅让昔日贫瘠的土地披上“绿衣”,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荒山变绿,石漠化地再现生机

  在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如何种下一片茶林?

  乐昌地处南岭山脉南麓,是广东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8年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40.14万亩,占全省石漠化面积的32.9%,因此被列为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之一。

  “我们走过不少弯路。一开始尝试种植桃花梨、香柑等落叶果树,但由于土壤贫瘠、冬天寒冷等因素,这些果树难以存活。2008年的一场大雪更是让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山上的树木几乎全军覆没。”回忆起早期的创业经历时,廖谨信眉头微蹙,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这次挫折让廖谨信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更适合当地环境的作物。与此同时,乐昌市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发现油茶这种耐旱、耐寒、根系发达且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正是石漠化地区的理想选择。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廖谨信向村民流转了几千亩土地,开始在长塘村探索油茶的种植之路。站在曾经挥洒汗水的山坡上,眺望着满山的油茶林,廖谨信颇有感慨:“一年保命,两年出根,五年挂果,十年以上才能达到丰产期。油茶的生长周期长,投入也很大。整地开垦、购买苗木、施肥养护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和耐心。此外,农业还面临着‘靠天吃饭’的挑战,干旱、洪涝、低温等自然因素随时可能影响油茶的生长。干这一行,不仅需要财力,也要有耐心和承压能力。”

  政府的支持是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廖谨信坦言,在油茶种植过程中,政府不仅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还给予技术指导,这些支持让他在创业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尽管创业道路布满艰辛,但廖谨信始终坚定不移。他笑言:“油茶虽然生长缓慢,但生命力极强,一棵油茶树可以经百年沧桑,五十年峥嵘。种植油茶,不仅为自身创造财富,也是为后代留下绿色传承。”

  油茶成林,产业振兴村民致富

  在这里,油茶产业如同一抹新绿,不仅重塑着生态环境,也把绿色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当地政府与廖谨信的共同努力下,石塘村及其周边的250多户农户踊跃参与油茶种植。昔日的荒山如今披上“绿衣”,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

  “一亩油茶的投入大约3000元,而且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开始收获。”乐昌市林业局副局长邓文斌指着连绵起伏的油茶林介绍道,“为鼓励村民种植,我们通过奖补资金对每亩油茶种植给予1000元的奖励。这不仅促进了油茶的广泛种植,也提升了村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有效减少了火灾风险,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油茶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承载着许多家庭的生计。廖谨信讲述了村里两户残疾贫困户的故事,“他们劳动能力有限,就业困难,生活一直很艰难。政府免费提供了苗木,我们也给予了技术指导,等果子成熟后我们会优先采购。一年下来,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几千元,生活也有了一些改善。”

  然而,要真正让油茶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引擎,仅仅依靠种植远远不够。延长油茶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在融合发展中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廖谨信的女儿廖石秀也积极投身其中,创立了品牌“廖小茶”,专注于油茶加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据介绍,由于茶油品质优良,产品常常供不应求。此外,以茶麸和茶壳为原料的洗发露、肥皂、精油等附加产品,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廖谨信所在的富树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整合资源,提升种植效率,让村民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共同受益。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优质苗木,还收购油茶果。每逢油茶丰收季节,合作社还能提供80-100个劳动力就业岗位,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收入。

  廖家父女的创业实践,与广东大力推动油茶产业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内容之一,广东省林业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全力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探索一条“绿山头、美乡村,兴产业、富茶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治石兴业,谱写绿美广东新篇章

  走进乐昌市的石漠化治理区,可以看到许多刚种植不久的树苗。谈及如何因地制宜植树增绿,邓文斌表示:“森林植被保护与地方特色经济种植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一大创新,实现了‘治石’与‘振兴’的有机融合。”近年来,乐昌市以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中央奖补资金,集中力量对石漠化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为集中整治石漠化地区,乐昌市林业局实施了多个项目,包括国土绿化、沙石林田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我们采取了‘一包三年’的治理措施,确保每片新种植的林苗都能尽可能地存活。今年是国土绿化项目的收官之年,通过先抚育再施肥的方式,树木的生长速度得到了明显提升。”邓文斌说道。

  这种绿色转变不仅发生在云岩镇。在梅花镇梅花村,柏树、紫薇、山杜英、枫香等树种交织成片,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造林点的鲜活范本。这个典型的石灰岩地质地区曾经饱受石漠化之苦,但在过去的15年里,通过整合造林绿化工程、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林下经济等多个生态项目,终于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治理成效。

  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乐昌市已完成石漠化区域的人工造林4.86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通过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石漠化地区的群众积极参与,社会造林面积超过13万亩,新增森林面积达17.86万亩。2024年,乐昌市继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已完成新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0.46万亩、油茶新造0.7万亩,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添了新绿。

  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样板的背后,体现了广东持续推动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决心。近年来,广东通过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开展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省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高质量水源林建设等项目,推动沙化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复苏。

  广东省林业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共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2.65万亩,岩溶石漠化地区植被盖度提高到83%,沙化地区植被盖度也达到了80.32%。2024年,全省计划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2.51万亩。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结合相关工程建设,对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森林抚育等综合治理予以统筹支持,并以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为切入点,将石漠化治理与当地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多种途径,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附件:

相关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