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就业 > 业务专题 > 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体检,“检”出就业健康值

信息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时间:2017-08-29
分享:
字体: [大] [中] [小]

   50元在上海生活15天?没错!从7月13日开始,浙江师范大学25名大学生用每人仅有的50元在上海生存15天,开启他们的“就业体检”暑期实践。高温酷暑,十多天下来,学生们不仅没趴下,扣除吃饭、住宿等生活成本, 还净赚近1.5万元。(7月27日《新闻晨报》)

  25名大学生,每人50元,自力更生在上海生活15天, 共净赚1.5万元———这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第八期骨干班的学生在参加“就业体检”后交出的答卷。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必修课”,可像这样形式新颖的“生存挑战”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着力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力、职业竞争力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体检”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带队老师阮春峰说, “就业体检”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打工”去体验生活, 以此来检验学生就业健康值。

  据报道, 在这次 “就业体验”中,大学生的表现值得点赞。他们尝试过卖水果、摆地摊、试口红、发传单,与各行各业来了次“亲密接触”。有位女生一连四天没找到心仪的家教工作,依旧没有放弃,还同培训结构协商,如果包三餐与房租,自己可以从志愿者干起。

  由此看来, “就业体检”更像是一次成长 “急行军”、 职场 “大拉练”,让在象牙塔中的学子走出“温室”,接受短期“放养”,品尝工作酸甜、人间冷暖,让被称为 “草莓族”的95后们抛弃“玻璃心”,认识到求职不易、生存之艰,在风雨里强筋健骨,在挫折中加钢淬火。

  “就业体检”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整转变。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常叹 “就业难”, 其实不如说是“就业难如愿”。对于广大高校毕业生来说,理性择业是发展的第一步,但形成这种理性却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季来临后少些“不应”,多点“从容”,上好 “先修课”至关重要。除了通过就业见习和岗位体验来增强“硬本领”,也可以通过类似“就业体检”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深度的社会体验中理解就业形势, 摆正自我定位, 培养良好心态,锻炼坚毅品质,从而提升“软实力”。

  不过,大学生在这次“体检”中所暴露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比如,队员在求职时多会选择苦、累、脏但收益快的工种。能否换个角度与思路,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特长或专业优势去挣钱?如果可以争取从事某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工种,会不会收获更多?

  同时,既然“就业体检”为大学生就业心态与能力做了全面检查,“体检”过后,学校及相关职业辅导机构应重视“体检结果”,及时针对队员们的不足之处做出 “诊断”,开出“药方”。

  希望今后,这样的 “就业体检”更多、更活,让大学生们通过实践检出好心态,练出精气神。

]]>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