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暑气渐重。在火热的7月里,与天气一样“热”的还有梅州各大红色旅游景区。
叶剑英纪念园内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里,人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烈士;在兴宁市罗屏汉故居,党员们面向党旗肃立,重温入党誓词……
梅州是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抢抓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梅州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数据显示,实施苏区振兴政策以来,梅州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全市生产总值从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7.9%。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达366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梅州全市共有在册的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366处,其中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重要革命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50处。
这些散布在梅州大地的革命旧址、纪念设施,深深铭记着那段光辉的历史。
1929年9月,红四军发动旨在打通与东江苏区联系的“梅城战役”。10月攻占梅城后,成立了由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21人组成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在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梅州作为中央苏区南部前沿,积极组织苏区武装四处出击,牵制广东国民党军队参加“围剿”的大量军事力量。
梅州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土地,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梅州有4560多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慷慨就义。
老区发展,牵动人心。近年来,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相继出台,为老区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今年5月,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召开,释放出“今明两年省财政新增291亿元用于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政策红利。
苏区精神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7月的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十里荷塘朵朵荷花在“绿海”中摇曳生姿,与不远处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红星客栈等相映成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作为广东的“红色村”,东岭村通过挖掘提升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民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这些都是梅州弘扬苏区精神,挖掘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梅州投入2700多万元,活化运用390多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12个“红色村”,以讲述梅州好故事、传播梅州好声音、树立梅州好形象、传递梅州正能量为具体抓手,深入开展教育活动,运用红色文化涵养干部精气神。
今年以来,梅州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增强经济“造血”功能。年初,梅州仅用42天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115科技公司,成立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两年翻番、达到180家,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0、3.3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上半年,梅州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1108户(其中企业4220户)。
当下,梅州振兴发展正逢时。梅州广大干群发扬苏区的精气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奋力开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