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助企纾困共渡难关 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 要闻速递

两所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落户广东 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拔尖创新人才

时间 : 2023-02-13 08:58:3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什么样的卓越工程师?2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下称“创新研究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齐探讨如何建好佛山、东莞两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

  去年9月,教育部及国资委共同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会,全国首批4所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其中,有两所分别落户广东佛山、东莞,即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申报的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以及由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申报的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创新研究院瞄准的,是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直面产业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卓越工程师。对于佛山、东莞而言,怎样才能建好创新研究院?

  目前,佛山已遴选首批3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作为联合培养企业,并征集科研攻关项目242个、硕博士联合培养需求429个。同时,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7所境内外高水平大学,以及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院所达成意向,共同确定创新研究院“高校+实验室+企业”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东莞则重点围绕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需求,由高校院所和东莞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华为、OPPO、生益科技等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同时,结合国家、省重大科研攻关计划,主攻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立足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本土战略科技力量来谋划卓越工程师培养。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东莞长期渴求制造业人才,数年前已启动工程技术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2015年起,由佛科院建设管理的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联合全国25所高校和佛山企业,培养服务广东现代制造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

  在东莞,科技局牵头建设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打造科教融合平台,并在2019年获省学位办同意成为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标准服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如今,佛山、东莞获批创新研究院“国字号”金字招牌,又有哪些新动作?

  佛山、东莞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建设发展方案,围绕工程关键技术难题,着力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和人才优势,加强资源链接,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更多先进制造业拔尖创新人才,为制造业当家增添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建议与全国一流高校开展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人才和科技。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是既能培养人才,又能出成果的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建议,要在制造业关键领域与全国一流高校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同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搭建一套完整的发展架构,高起点建好创新研究院。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兰中文提出,要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打通课程学习、校内平台实验、校外基地实践、创新成果产出的培养链路,面向工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学生论文选题和专业实践,将实现本领域工程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佛山基地打破大学校园边界,创新探索形成从‘一对多’转向‘多对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创新研究院是佛山基地的升级版本。”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校长曾新安说,创新研究院要聚焦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探索更加成熟的管理体制,重点关注学生培养质量,推动创新研究院扎实落地。

  企业是人才需求端,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座谈会上,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畅所欲言,交流产业一线经验,提出资源对接需求。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希望通过与创新研究院的深入合作,链接更多高校及其他相关单位,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工程创新生态。”美的集团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文杰说。

  蔡高琰是来自广东浩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兼职导师,多年来深度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他认为,企业应在学生入学初期就介入其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带着来自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研发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赵金奎说,创新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企业运营模式,更快适应生产实际要求,从而避免工科理科化现象,建立契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