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我省境外疫情防控态势,4月7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表示,一直以来,广东严守防止疫情境外输入“五道防线”,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发现173例境外输入病例。以3月21日为界线,该日以来新增入境人员病例皆在口岸和隔离点发现并掌控,此前存量入境人员大排查已摸清底数、风险可控。
何剑锋同时提醒,国际疫情呈暴发、激增态势,广东作为经济活跃、对外交往频繁的省份,外防输入的压力较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必须提高警惕,坚持不松劲、不麻痹、不松懈,将境外疫情输入“五道防线”抓紧抓细抓实。
“五道防线”拦截173例境外输入病例
何剑峰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一直严格执行“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通过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全流程闭环管理,全方位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护网。
第一道防线是口岸检疫。“我们从一开始便提醒相关国家对所有离境人员进行严格的健康监测;如果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是不能登机的。来粤人员入境时,口岸所在地政府会同海关、边检等部门严格做好检疫和信息共享;对检疫发现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由入境口岸所在地政府与海关及时移交,按相关规定落实封闭式转运、治疗、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何剑峰说。
第二道防线是隔离医学观察。3月21日起所有新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入境人员从下机、下船、下车到最后到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严格做到全程不与社会其他人员产生直接接触,切断交叉感染风险。
第三道防线是社区排查。为了排除前期入境人员的风险和隐患,我省于3月23日起主动对3月8日至21日的存量入境人员,由社区开展大排查,并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现的有发热等症状或核酸检测阳性的存量境外入境人员立即转送定点医院治疗。
第四道防线是发热门诊。强化发热门诊的监测哨点功能,全面落实发热门诊和其他门诊新住院患者境外旅居史询问和核酸筛查全覆盖。
第五道防线是医疗救治,发挥好各定点医院的医疗救治兜底功能。
截至4月6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3例,均被“五道防线”拦截,无一例外。按国籍分:中国籍占78.6%(136/173),外籍占21.4%(37/173)。按发现途径分,口岸检疫发现占45.7%(79/173),医学观察隔离点发现占45.7%(79/173),社区排查4.6%(8/173)和发热门诊发现占4.0%(7/173)。
核酸检测覆盖境外来粤人员
在主动排查方面,我省也采取了早行动的策略。何剑峰表示,3月8日以来的境外来粤人员便已全面实施核酸检测,并纳入健康监测和管理。
由于境外疫情动态变化,我省“外防输入”的防控具体措施也在动态调整。3月21日开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明确了凡经由口岸入境的来粤人员,不论国籍一律接受核酸检测,一律接受为期14天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由街道村委干部、基层医务人员、民警组成‘三人小组’,对3月8日至21日的存量入境人员,逐一上门排查,开展健康状况问询,并全部进行核酸检测,迄今共对4.78万前期入境人员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何剑峰表示,基于此,广州发现了5例确诊病例,均为尼日利亚籍,其中4例为境外输入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上述4例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又主动筛查出5例关联病例。目前,社区网格化排查处在不断强化的状态。
精准施策防范零星传播风险
研判疫情发展趋势,何剑峰认为,目前广东省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但国际疫情呈暴发、激增态势,广东作为经济活跃、对外交往频繁的省份,外防输入的压力较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尤其是复工复产复市后,人员一流动起来,聚集性风险就会增加。
“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因此,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何剑峰提醒。他表示,对于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我省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和信心来面对。第一是尽早发现,尽早报告,尽早隔离,尽早救治;第二是尽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前预判,最大范围地把密接者都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第三是对流行病学调查涉及到的活动区域、场所、社区,及时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何剑峰还呼吁: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特别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要勤洗手,接触了公共场所的物品最好马上洗手,洗手之前不要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同时,要继续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务必戴好口罩,及时就医。如果周围出现相同症状的人,要及时向社区居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或者当地疾控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