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标准管节全部预制完成

时间 : 2022-08-15 09:57:0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管节.jpg

E22管节顺利完成浇筑。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8月12日,由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负责预制的E22管节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所有标准管节全部预制完成。目前,项目部已开始对牛头岛沉管智慧梦工厂进行改造,预计11月开始进行深中通道最后一个管节——E23的预制工作。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6.8公里,是全球最长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2节管节组成。中交四航局负责23节管节的预制,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浇筑完成的管节重达8万吨。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具有“超宽、深埋、变宽”的特点和难点。“面对挑战,我们顺利研发了高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世界最大智能台车编队、世界首套智能浇筑系统等技术、装备,系统解决了8万吨沉管快速移运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百年质量难题。”在四航局牛头岛预制基地扎根超过10年的项目经理张文森说。依托这些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项目部实现了每月预制1节管节的效率,为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沉管隧道作为深中通道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沉管的预制质量直接决定了深中通道100年使用寿命的实现,设计师更是对沉管混凝土的浇筑设定了极为严苛的标准——每个仓格的钢壳和混凝土间的缝隙不能超过5毫米。要知道,深中通道每节沉管的预制都要将近3万立方米的自密实混凝土填充至2255个不同型号的仓格中,整个工程计算下来,要浇筑近70万立方米混凝土,实现超过5万个仓格的检测合格。为满足标准,项目团队整合工程和机械的技术资源,为深中通道“量身定制”了一款智能化浇筑装备,这套装备具有越障能力,可灵活移动,还能实现浇筑速度、下料高度等因素的智能化控制,精准把控每个仓格的混凝土饱满度,确保沉管预制质量和效率。

  由于工艺要求,需往钢壳沉管内浇筑高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而这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无法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只能凭借混凝土自身优良的流动性填充整个仓格。“在试验阶段,光是为了找到最好的原材料,我们跑遍了方圆数百公里,晚上做梦都是找原材料。”项目部试验室主任孙帅说。经过10个多月、1000多次的试验,技术团队终于研发出了能够实现脱空状态不超过5毫米的高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受到了监理、业主的一致认可。“刚开始的时候,调整一次混凝土配比最长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基本能控制在两三天了。”项目副经理林伟才说,“我们通过详细记录每次试验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保证每次的试验都不白费,这是偷不走的核心技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