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深港澳跨境医疗协作有了明确的“指路图”。
自《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授权深圳可以使用香港已经上市的药品器械(即“港药通”)以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家“国际新药准入”指定试点机构,该院副院长李咏梅介绍,首批“港药通”的审批流程已接近尾声,涉及10多种国际新药,涵盖肿瘤、罕见病、呼吸道疾病等多个病种,将于近期推出。
另据深圳市卫健委透露,深圳正在加快通过特区医疗条例立法,突破技术方面的准入限制,减少跨境药物、医疗设备的限制条框。
机制“破冰”首先需要打通香港医生技术水平认证体系和内地职称体系。
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深执业的部分港籍医生,正在进行内地技术职称体系的转评,首批港籍正高、副高专家即将诞生。
“这不仅将方便医生跨境执业,居民跨境就医,更能加深深港医疗科研合作,让港籍医生更多参与到内地的医疗科研中。”李咏梅说。
据悉,今年下半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启动“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招生计划,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将注册成立“深圳市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计划2021年内完成并通过ISQua国际认证,推进大湾区内国际化医院质量评审认证一体化。
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同时,深圳还将加强深港医疗合作平台方面的建设。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心围绕肿瘤、生殖健康、器官移植、3D打印、神经医学疾病、疫苗研发、外科转化等关键领域发展,打造五位一体的国际化临床试验中心。
设址坂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预计2026年底建成开业,这座占地面积超9万平方米的医院,将规划3000张床位,并引进港中文大学脑神经血管中心等优势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