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的港资企业伯恩光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惠州的第4个生产基地计划6月投产,用电需求成为头号难题。5月10日,参加惠州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港资企业专场“直通车”后,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兼基建发展部经理李林吃下“定心丸”:“现场给出了解决时限,我们非常满意。”
像这种解决企业困难的“直通车”活动,惠州今年以来每月定期举行,至今已举办了5期。该活动是惠州市今年加快改革提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活动当天,不仅市、县(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体“坐诊”、现场“开方”,而且各级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等也参与其中,部门集体研判、集体决策、集体担当,加快解决企业遇到的疑难问题。
企业“上车” “疑难杂症”快办
在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4楼会议室,一条横幅、一台方桌,惠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服务团队,与前来反映诉求的企业围坐在一起。企业“问诊”单刀直入,政府“开方”也现场“给个明白”。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补办新建研发楼和仓库的后续相关手续时,因为新旧制度标准不统一迟迟办不下来。搭上“直通车”后,该公司董事长钱炫舟喜出望外。“没想到现场承诺‘一个月内解决好’。惠州的政府办事效率更高了,服务意识更强了。”
以前,一些企业遇到“疑难杂症”,往往要单枪匹马找出路、找部门,不仅企业来回跑、多头跑,费时费力,单个部门去担责突破“条条框框”,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底以来,惠州率先清理了一大批各地各部门的陈旧文件,精简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为企业减负。如今又通过“直通车”,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多部门“大会诊”,合力高效破解企业面临的“隐形门槛”的体制机制,解决了一批悬而未决、久拖未办的问题。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正明点赞说,政府与企业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很坦诚,通过“直通车”办事效率更高。
正因为各方联动、群策群力、因企施策,一批“老大难”问题渐次解决。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惠州前4期“直通车”活动共接待企业221家、收到诉求256宗,其中不少问题已当场解决,其余问题正在加快解决中。
精准服务让实体经济“强信心”
“直通车”活动,不设门槛限制,对企业“一视同仁”,有诉求、有难题均可以“上车”。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如何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实现精准服务、精准施策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大湾区两个邻近的城市,惠州与香港产业合作紧密。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惠港合作创历史新高。去年,惠州平均每天签约5宗港资项目、平均每天新增2家港资企业。截至去年末,惠州工商登记港资企业实有5609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数量的七成以上。
5月10日,惠州举行第5期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首次为港资企业开通专场“直通车”,助力惠港深化合作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来到现场反映诉求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杨钊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通过开通“直通车”、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增强港资企业在惠州发展的信心。
伯恩光学面临的用电需求问题也得以解决,少了后顾之忧。李林说,实体经济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近年来,惠州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更加坚定了企业投资惠州、扎根惠州的决心。”
惠州将继续深化“直通车”机制,强化普惠性和精准服务,探索开通日韩企业专场“直通车”、台资企业专场“直通车”等。同时,与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建设“数字政府”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