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扩大有效投资信息公开专题 > 重大建设项目信息

阳江:特色产业集群壮大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时间 : 2022-10-12 10:47:19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海上风电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合金材料产业突破千亿元产值,“五横三纵两支”高速路网打通发展主动脉、广湛高铁和江湛铁路形成“双高铁入城”布局,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进入2022年拟批准国家森林城市公示名单……非凡十年,绘就精彩漠阳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江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全力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立足省委赋予阳江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两个定位”,在全省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奋发有为、加快发展,全市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展现宜居宜业宜游新面貌。

  站在新起点,阳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落实市委“123+N”工作安排,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着力在深化落实“两个定位”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奋斗岁月

  聚焦“两个定位” 深化落实“123+N”工作安排

  阳江拥有458.6公里海岸线,占广东海岸线的十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发展腹地广阔。十年来,阳江坚持海陆统筹、港产城联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景象。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阳江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被赋予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的“两个定位”,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阳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全市范围内深化落实市委“123+N”工作安排,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深化落实“两个定位”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其中,“1”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2”是深化落实省委赋予阳江的“两个定位”,这是阳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3”是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体系,这是阳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N”是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

  聚焦“两个定位”,阳江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努力打造成为“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大湾区辐射粤西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年来,全市产业能级和产业创新力实现“双提升”,海上风电、合金材料、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集群成链发展,阳江作为沿海经济带产业支点的功能愈发显现。

  与此同时,阳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民生投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省前列,每年均有一批新(扩)建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投入使用,城乡环境越来越美、民生配套越来越完善,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屹立在南海之滨。

  坚持全产业链思维 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过去十年,是阳江现代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阳江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崛起。

  海上风电产业是阳江产业腾飞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阳江海上风电开发已有350万千瓦风电场建成运营,已有总投资411亿元的2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共计30个项目落户。依托全产业链先发优势,阳江于去年启动了全国首个国际风电城建设。预计到2026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链总产值将超1000亿元。

  合金材料是阳江的另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从不锈钢冶炼到热轧、冷轧、深加工的产业链,去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食品调味品在建和落户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量将超400万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五金刀剪是阳江首个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全力向智能智造、自主创新和品牌化方向升级。

  阳江是旅游大市。滨海旅游蓬勃发展,海陵岛以建设“四季海陵”为抓手,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去年12月,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海陵岛南海I号旁动工建设;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合作的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在南海I号揭牌,为阳江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文化吸引力。

  阳江也是农业大市。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级跨县产业集群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年年稳中有增,预计今年粮食播种总面积可达181.21万亩、产量超63.39万吨。同时,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全面走向“深蓝”,目前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正大力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去年底,阳江启动了闸坡世界级渔港建设,正加快打造海洋渔业产业带。为推动品牌强农工作,今年5月,阳江发布了“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标识,阳江农产品以统一的“漠阳味道”品牌开拓市场,有力推动阳江农产品美誉度和附加值的整体提升。

  过去十年,也是阳江创新发展步伐加快的十年。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和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高功率激光应用实验室、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成使用,不断激活阳江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加大民生投入 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十年来,阳江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教育医疗、城乡面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阳江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全力推动港口、高铁、高速公路和市域快速路网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正全面建设,全市“五横三纵两支”高速路网加快成形,阳江港加快打造亿吨级大港。今年,阳江继续推动38个年度投资110亿元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在建设交通动脉的同时,阳江全力打通城乡路网的“毛细血管”。年初,阳江实施市区交通畅通工程,打通了20多年的“瓶颈路”和停工多年的“断头路”等一批交通堵点、断点,并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错车台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提前3个月完成3000公里9036道错车台建设。

  阳江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今年初,阳江部署开展全市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市、县领导带头落实挂点服务制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今年以来,阳江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减税降费等援企惠企举措,助力市场主体降成本、提信心。今年6月,阳江获批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以此为契机,阳江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投资阳江。今年8月21日至22日,阳江赴深圳召开产业招商推介会,现场签约37个总投资651.8亿元项目;在同月举行的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中,共有46个总投资213亿元项目签约动工竣工。

  阳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健康阳江建设,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阳江首所本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期工程于2021年9月建成招生,现正推进二期建设。今年,阳江继续启动新建、改扩建阳江高级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医疗方面,阳江市人民医院加快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市、县、镇、村医疗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阳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科学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市所有村(居)全覆盖设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牢牢守住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今年,阳江相继报告“0309”和“0709”各一例输入性新冠疫情,通过科学精准防控,阳江在一个潜伏期内扑灭两起疫情,没有出现一例病例外溢和社会面扩散,成功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城市和乡村是人们生活的家园。近年来,阳江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进入2022年拟批准国家森林城市(地级)称号公示名单,森林覆盖率57.6%。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部行政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连线连片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

  赓续奋斗

  在落实“两个定位”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去年底,阳江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阳江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征程上,阳江将紧紧围绕“两个定位”战略要求,深入实施市委“123+N”工作安排,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着力在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打造现代生产体系。重点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实施工业振兴行动,打造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百亿优势产业。未来5年,将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成华南地区主要合金材料产业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集群之一,年产值达2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以海上风电装备为龙头,以高端数控、海工装备为支撑,发展成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

  打造幸福生活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阳江、平安阳江建设。谋划“深珠江阳通道”,规划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有序有力推进阳江机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打牢农村人居环境、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块底板”,谋划乡村振兴示范带、海洋渔业产业带“两个带”。

  打造绿色生态体系。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瞄准“双碳”目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城市。

  一线案例

  “风光水气核”多能齐发 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构建,能源保供与安全显得十分重要。阳江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十年来,全市加快构建“风光水气核”多能齐发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努力为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作出阳江贡献。特别是今年以来,阳江推动工业振兴行动,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据统计,阳江电力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80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其中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超1280万千瓦,占比超71%。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新能源综合协调发展方面,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作为阳江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实现快速发展。自2017年底首批海上风电场开工以来,短短4年多,阳江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如今,在阳江南鹏岛和沙扒海域,已有3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建成运营。与此同时,650万千瓦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建设。建成风电场中包括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和全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阳江已成为全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先进风电技术创新应用的前沿阵地。目前,阳江正推动新增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26年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依托产业先发优势,阳江启动了全国首个国际风电城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打造国际风电城。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坚持“产城融合”,强化产业链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打造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将为阳江海上风电规模开发、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除海上风电外,阳江核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在快速发展。2019年7月,阳江核电6号机组投入商运,标志着阳江6台规划机组全部投产。2021年,阳江核电全年上网电量492.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作为全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项目,今年上半年,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总装机120万千瓦的3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主要承担调峰、填谷、紧急事故备用任务,具备调频、调相和黑启动、储能等功能,能够促进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促进新能源消纳,有效推动新能源产业高水平发展。

  据了解,阳江还将依托国际风电城建设,立足风能提前布局储能、氢能、太阳能等能源产业发展。未来,随着2000万千瓦海上风电的建设、投产,以及更多新能源项目的落地,阳江将在全省、大湾区能源保供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读

  ●交通出行更加方便:202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812.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77.34公里,阳江高速路网密度居粤西首位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1515.86亿元,较2012年831.81亿元增长95.5%,2013—2021年年均增长7.7%。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1.24亿元,比2012年增长242.1%,年均增长14.6%,年均增速居全省第1位

  ●群众收入显著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6311元提升到2021年29168元,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1240元提升到2021年35069元,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1489元提升到2021年22196元,年均增长9.9%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