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上半年的两组数据,一组是破产和强制清算案超六成适用快审程序,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9.5%;一组是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27243件、执结84075件,执行到位金额115.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2.4%、20.2%和16.8%。
在去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办理破产”“执行合同”指标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五。今年以来,广州中院严格对标世行评价体系,出台破产案件快速审理等指引文件,试行商事案件先行判决,有效降低“执行合同”时间成本。在今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模拟评估中,广州法院各项数据大幅提升。
广州中院院长王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商事案件优先办理制度改革,以市场化手段提升破产重整效率,推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构建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成立优化
营商环境领导小组 打造全链条工作机制
广州中院副院长吴翔表示,广州中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两级法院“一把手”工程,形成“会商、督导、考核、宣传、推广”全链条工作机制。其中,由广州中院执行局、广州破产法庭分别牵头负责“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指标组,主动对标世行评估标准,充分借鉴京沪先进经验,制定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和专项行动方案,先后提出具体举措45项,已落地实施42项。
为回应社会关切,推动营商环境透明化,广州中院上线营商环境公开平台,支持实时查询商事、破产、土地等案件用时情况,目前已公开各类文件、数据1519条。推动营商环境朝更加透明、可预期方向发展。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广州中院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第一。
聚焦“办理破产”指标 加速释放市场活力
超六成破产案快审 网拍处置优先
“广州法院持续推进破产法庭建设,已实现全部破产案件集中管辖,有效强化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广州中院破产法庭庭长刘冬梅表示,广州破产法庭成立以来,累计审结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751件,推动574家国有“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化解债务331.6亿元,盘活土地134.4万平方米。其中,今年上半年受理破产清算、强制清算申请案件288件,有190件破产申请案件适用了书面形式审查。
疫情期间,广州中院准确贴合世界银行《2021年营商环境报告—新冠疫情研究》对“办理破产”的最新研判,出台破产审判工作指引和审理涉新冠疫情破产案件的若干意见,严格审查受疫情影响企业破产原因,推动重整和解,助力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及时恢复产能。同时出台破产审判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案件分类考核,将快审适用率先纳入考核范围,为提升破产质效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根据世行建议,发展中国家围绕缩短办理时间和简化破产程序两个方面提升债权回收率。广州中院在缩短办理时间方面,严格对标世行评价体系,出台破产案件快速审理等指引文件,优化简易破产案件识别标准,明确通过压缩弹性周期、简化审理程序等方式实现快审。指引文件施行四个月以来,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快审适用率达62.9%,今年上半年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9.5%。
在简化破产程序方面,及时出台破产财产处置实施办法,明确优先通过网络拍卖处置破产财产,提高破产财产处置效率,降低破产财产处置成本。今年上半年,网拍成交金额超7千万元,一拍成功率达45%。
发挥破产重整价值 盘活企业资产
“出台破产重整案件审理指引和关于加强‘执转破’衔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重整识别、预重整、执行移送重整机制,最大限度降低案件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刘冬梅表示,今年以来,审结重整案件2件,裁定受理重整申请3件,预重整案件1件,裁定和解方案2件,破产重整和解工作稳步推进。
其中,着力打造“康王商业城”开发商华康地空公司重整案和“小鸣单车”供应商凯路仕公司重整案,发挥破产重整程序对危困企业的拯救价值,盘活企业资产,实现多方利益最大保护。
智破系统与微法院交互升级 降低破产成本
为推动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广州市协作推进破产和强制清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广州中院会同市场监管局、税务、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出台3项规范性文件,畅通破产企业市场退出通道,妥善处理破产清算企业退出、涉税事项办理、金融机构事务办理等问题,切实提升办理破产质效。
破产审判模式的创新不止如此。为持续优化广州中院智慧破产审理系统,与广州微法院融合升级,广州中院在疫情期间实现破产案件全部在线办理,有效节约“办理破产”成本。
此外,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债权人投票表决全程可追溯、不可篡改,确保网络债权人会议安全高效。拟建设破产资产网络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精准投放破产财产信息,有效对接供需双方,畅通优质资本投融资通道,促进破产财产市场化处置。
去年,广州中院作为广州18家牵头单位中唯一受邀代表参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介绍破产审判“广州模式”。
聚焦“执行合同”指标 司法质效稳步提升
五类商案优先立审执 降低“执行合同”成本
今年上半年,广州两级法院通过诉前联调化解纠纷9436件,涉案金额12.5亿元。线上调解一起标的额达3.5亿元的合同纠纷,用时仅35天。
据了解,为强化诉源治理,广州法院已与15家市级单位实现诉调联动对接,建立调解工作室75个,涵盖旅游纠纷、金融纠纷等12类纠纷类型,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面,广州法院试行商事案件先行判决,要求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委托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等五类商事案件优先立案、审判、执行,明确总办理时长不得超过200天。
此外,探索二审案件独任审理,试点以来,市中院二审案件适用独任制审理4724件,平均审理期限较民商事二审案件缩短18.87天,有效降低“执行合同”时间成本。疫情期间建立涉疫情民商事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和调解前置机制,68.5%涉疫情民事纠纷转入诉前联调处理,助力企业迅速复工复产。
上半年执结84075件 同比上升20.2%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27243件、执结84075件,执行到位金额115.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2.4%、20.2%和16.8%。
“每一个执行数据的增量效果都很显著,制度上得益于全市法院深化执行工作机制改革,推动‘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广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李斌透露,广州法院推动完善“切实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55家成员单位118项职责分工,持续开展强制清场专项行动,规范不动产拍卖。
同时,强化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开展执行款管理、执行规范及执行纪律作风检查整改专项活动,通过超期预警等方式推动执行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委托工作规定,实现对双方议价、网络询价之外财产评估的无缝对接,进一步规范委托鉴定程序,强化委托鉴定机构监督考评。在加强案件管理方面,规范随机自动分案,修订《随机自动分案工作的若干规定》,进一步优化随机分案系统设置。
据介绍,在强化审限管理方面,广州中院将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写入行动方案,制定审判执行流程管理规定,明确审限延长扣除事项和审批要求。具体操作上是按月统计、分析并通报审判执行案件态势,并对执行工作进行专项通报。出台案件评查工作方案,将审限延长、扣除、中止等情形的审批以及延期开庭、重复开庭和多次开庭的时间间隔等情况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对长期未结案件和超审限案件进行专项评查、逐一评查。
2019年,广州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上线执行全网通办案平台 执行全节点公开
送达难一直是制约执行效率的重要卡点。为畅通送达渠道,广州法院推进“送必达、执必果”试点,45项措施全面落地,执行案件质效持续向好。
其中,在两级法院全面推行裁判文书电子送达,首试微信小程序送达裁判文书,通过公证录音电话、“弹屏短信”辅助送达,提高送达效率。还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建企业工商登记阶段送达地址告知承诺制度,实现涉企案件送达“提速升级”。同时打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平台与综合送达平台数据对接障碍,扩大有效送达地址库。
广州法院出台电子送达规定,每月定期通报全市法院电子送达和邮寄送达情况。试点以来,全市法院电子送达512506次,电子送达裁判文书案件15112件,电子送达适用率达35%,成功率超63%。
“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向科技要效率,提升智慧执行水平。”广州中院执行局局长黄志明表示,以推动“天平”查控网系统迭代升级为例,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网络查控财产74.2万次,涉及存款金额7.4亿元。
此外,上线执行全网通办案平台,出台工作指引,推动执行指挥、执行送达、执行查控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全节点自动公开,助力解决执行难。该举措入选《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推进大湾区执行查控平台联网,目前已与珠海、江门等珠三角七市实现信息互查互通,推动智慧执行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