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 > 广东部署

广州荔湾封控区“三人小组”:冲在抗疫最前线筑起社区防控墙

时间 : 2021-06-21 11:08:42 来源 : 南方法治报
【打印】 【字体:

  自广州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以来,由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公安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迅速集结,在各封控区忙碌着。他们以严密细致的工作筑起社区防控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做好街坊的“健康管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不同的职业 同样的奔赴

  “老广”郭文雄是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东漖派出所社区民警,“靓妹”吴丽琴是广州大学的教师,“新广州人”金桂旭是一名口腔科医生。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因为疫情联结在一起,成为广州市荔湾区逾3000个“三人小组”之一,冲在抗疫前线。

  一、每天“扫楼”排查涉疫情况

  荔湾区东漖南路是广州疫情封闭管理区域,芳和花园是这条路上也是荔湾最大的社区,加起来约有2万名住户。从6月3日起,超过3000个由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忙碌起来,承担居民健康检测、核酸采样、协助排查、物资配送、反映诉求等多项工作。根据防控安排,20个“三人小组”入驻芳和花园。金桂旭、郭文雄和吴丽琴被分到了同一组。出发前,3人穿上防护服,金桂旭帮大家自行采集核酸,确认成员的健康状况。

  6月7日,有几户反映有感冒发烧症状,是“三人小组”上门重点摸排对象。金桂旭是小组的“前锋”,他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再开门。门打开后,金桂旭负责给居民采核酸、测量体温,并询问症状。所幸经过72小时2轮的核酸检测排查后,这几户都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15时,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子神色慌张地赶到23楼楼梯间,称其一家五口都有些低烧。吴丽琴宽慰她别急,用笔记下对方的门牌号。待敲开这户人家的家门,经询问和检查后,确认是普通感冒症状,金桂旭才松了一口气。小区内老年居民占六成以上,老龄化很明显,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18楼的陈伯见到郭文雄三人后,忍不住哭诉起来。了解得知,陈伯有前列腺方面的疾病,但因为封控导致其缺药。郭文雄一边安抚,一边向其确认用药需求,答应尽量帮其解决后,陈伯才平复了情绪。金桂旭笑称:“有时候会遇到居民哭的情况,这时候要靠郭sir了。”

  2012年起,郭文雄调至东漖派出所担任芳和花园的社区民警。这些年来,郭文雄对芳和花园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一片居民没人不认识“郭sir”,见面都亲切打招呼。封控以来,社区的事情骤然多出两三倍。“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就医用药都很不方便,居民比较着急,我们需要耐心听、想办法解决。”郭文雄说。

  为了省时,“三人小组”改走楼梯。就算是平时有锻炼习惯的郭文雄,每天排查300户走两三万步,脚痛、喉咙干是常态。防护服下,郭文雄的鞋后跟被磨平了,他笑了笑说:“去下一家,不碍事。”

  二、多方协调解决缺药问题

  几天摸排下来,郭文雄等人意识到,缺药是社区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我负责的楼栋,9人有精神类药物需求,16人需要肿瘤类药物,加上发烧2人、密接8人。”金桂旭说,“扫楼”登记下来,楼里有六成居民有基础疾病,需要用药。“三人小组”想了办法,决定按照紧急程度和病情种类来登记,孕产妇、癌症患者、精神类患者分好类,每一种有对应的办法。“三人小组”还多开了一个通道:居民可以将需求反映给层长,层长报给楼长,这样一来,药物登记的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6月9日,广州联合医保部门在荔湾区封闭封控管理区的2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通“绿色通道”,门诊就医不受定点医院限制,患者可直接办理医保结算。

  由于癌症和精神类药物比较短缺,考虑到脑科医院就在附近,金桂旭等人决定第二天集中统计这类患者的药物需要,去医院帮居民开药回来。“还有患者叫其他亲戚代开药,我们让他寄到医务人员住的酒店,早上帮带去社区。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想办法帮肿瘤类、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物也一起代开。”金桂旭说。6月10日一早,金桂旭第一次代病人去开药,患者们放心地把医保卡和密码交给他们。居委会帮忙联系了一辆车,医院开了“绿色通道”,1个小时内,金桂旭就顺利地帮小区内5名紧急患者开好了所需药物。

  支援战疫 情暖万家

  自6月初投入支援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50名黄埔公安分局战疫支援队队员迅速融入荔湾区东漖街东康社区及西塱社区的“三人小组”工作中,和队友一起上门为居民测核酸、问诊、送药,帮居民解决各种问题。

  一、7天奔走2.1万户人家

  “报告!今日完成养殖基地近6000平方米、200户养殖户走访,发现未做核酸采样人员15名。”6月7日,战疫支援队队员王苏东在工作群中汇报。每天,队员都会收到下发的任务,之后与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结队组成“三人小组”,各自发挥所长,团结协作,完成核查任务。同样发现未在规定时间内开展核酸检测居民的还有队员张刊的片区。他经过逐户回访发现,还有39人未检测,其中包含多名婴幼儿。“三人小组”立即通过定点和上门相结合的方法对漏检居民开展检测,确保了该片区全员检测。

  “第一天是体力最充足的,我们与社区志愿者、医生组成50个‘三人小组’,分别对150余个防控单位进行上门核查。身着防护服连续奋战11个小时后,顺利筛查8000余户约1.6万名居民。”支援队副中队长梁志聪统计了第一天的工作数据。6月5日凌晨,支援队接到下发任务后,8时许在东漖派出所集结,迅速展开一天繁重的工作。

  “我今天片区的任务已完成,哪里还需要帮忙?”队员黄钟亮在工作群里喊道。因为每个片区分发的核查数量不一样,面临处理的事情也不同,队员们积极互相帮助、主动担当,以更快速度与疫情“赛跑”。特别是青年队员,最累的活争着往身上揽,在为密接者上门做核酸检测时更是冲锋在前,协助医生完成核酸采样。在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和街坊们的积极配合下,7天时间,他们陆续奔走了2.1万户人家。

  二、“3+N”的力量更大效率更高

  在片区休息的椅子上、架子上,常常能看到晾晒的被汗水浸湿的警服。那是民警们在休息的间隙里,将警服脱下来想尽快晾干,待会儿再穿上投入工作的。近一周天气炎热,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走了一会,便被汗水浸湿全身。而支援队伍常常一干就是6到8个小时。他们长时间奔走于楼宇之间,连手套里都是汗水,闷热不适可想而知。“不累不累,抓紧晾干警服。”但当问到支援队民警需不需要休息的时候,他们一心只想着完成工作,休息片刻晾晒警服后仍坚守岗位,为同行的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者保驾护航,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人小组”在每家每户核查时,除了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核酸检测情况,还会详细记录他们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他们解决。队员王苏东上门核查时,发现一名老人痛风严重,家中缺乏药物,迅速与同行志愿者联系外围的志愿者协助送药。当看到志愿力量协调无人机将药物送进封控区时,大家都很激动。“3+N的‘三人小组’工作模式,效率越来越高,原来‘N’元素除了安保人员、快递小哥等群体,还有无人机这些科技力量。”帮助老人解决用药困难后,王苏东开心地分享。

  工作结束后,举起手比个胜利手势,这是“三人小组”进行消毒前常做的事情。为自己加油鼓气、一扫疲倦后,他们又继续斗志昂扬地投入与疫情的“赛跑”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