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一线实践

省科技厅: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

时间 : 2022-10-08 10:15:0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9月24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在广州南沙正式动工建设。该建筑群由会议中心、科技馆、科创中心和科学家公寓组成,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

  2021年首次举办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论坛将为大湾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广东积极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大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到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省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广东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等举措,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广东以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6万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7万家,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首位,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奋斗岁月

  锻造“国之重器”战略科技力量

  不久前,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姐妹花”装置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迎来新进展:该平台精密实验环境集成装置通过竣工验收,为南方光源关键设备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力支持。

  大科学装置是探索基础前沿科学问题的“国之重器”,也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十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奋力加速“国之重器”战略科技力量建设,2011年奠基、2018年正式投用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首个落地珠三角的国家大科学装置。

  “有了它,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结束了排队申请使用国外设备开展研究的历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经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如今,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正在筹划之中,将与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一批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共同构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除大科学装置外,十年间,更多“国字号”的创新平台落地广东,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在广州,去年4月,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3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黄埔,将努力建成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在深圳,鹏城实验室聚焦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目前集聚了包括数十位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建成了以“鹏城云脑”为代表的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

  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广东已构建起包括10家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60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十年磨一剑”加强基础研究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透露,“天琴一号”卫星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德后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数据的国家。

  “天琴计划”是广东持续实施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之一。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一度是广东的短板。十年来,围绕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广东以“十年磨一剑”的思路系统部署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引入社会力量、建设人才高地等措施积极解决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源头动力。

  2018年,广东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次年3月,又率先成立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3年多来已资助项目超过1万项。

  在基础科学的诸多领域,越来越多的原创性成果产自广东。以科技部每年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为例,2017年以来,广东已有7项成果入选,其中包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南方科技大学杨学明院士团队等多个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广东科技近年来精准发力的另一大重点方向。2019年起,广东开始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推动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获得突破,引领激光与增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支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攻关,人才是关键。广东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依托省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不断优化引才引智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2021年12月举办的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以“探索未来 共享科学”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130多位院士专家和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等科学前沿热点,同时也向世界科技人才发出了到粤港澳大湾区从事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的邀约。

  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8月初,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广东共有17家企业入围,其中包括广汽、美的、比亚迪、格力等一批制造业企业。

  无独有偶,在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比亚迪、格力等企业牵头的项目均榜上有名,彰显了广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效。

  “如果不突破核心技术,电动汽车产业会受制于人。”比亚迪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说。他牵头的“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十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6万家,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全省A股上市企业中八成以上是高企,2021年全省A股新上市92家企业中,高企占比超过九成。

  在技术需求的牵引下,各类创新主体主动对接,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在生产车间,广东科技创新企业“千军万马齐创新”的局面加快形成。

  为了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广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科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高新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广东国家级高新区从2012年的9家增加至14家,2021年,40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占全省20.9%。

  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全省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11家,众创空间1076家,两类载体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累计毕业的2.56万家企业中,不乏大疆、小鹏汽车、云天励飞等一批研发投入高、知识创造力强的科技型企业。

  战略性产业集群稳步发展。2020年,广东发文提出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20个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全省GDP近四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业集群产值超万亿元。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将坚定不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赓续奋斗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在新阶段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表示,广东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全面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勇攀科技高峰,甩掉“卡脖子”的手,努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的有效路径,将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龚国平说,省科技厅将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原创性技术支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构建“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是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布局。为此,省科技厅将加快“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主轴沿线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我们将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有效运作,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全球顶尖研究团队,推动‘走廊’建设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龚国平说。

  各类科技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抓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机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对此,龚国平表示,省科技厅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五大工程”,注重抓政策、服务和环境,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锻造战略人才队伍,为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具体而言,广东将充分发挥平台项目叠加效应,构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舞台,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试验田。

  此外,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打造全球一流科技人才“向往地”。广东将加强与港澳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横琴、前海、河套等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优势,携手港澳联合招才引智,构建协同创新的区域人才共同体。

  一线案例

  广东高企服务团贴近需求服务创新

  今年6月17日,以“送服务助企发展 链未来创新赋能”为主题的202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团活动在广州举行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年度系列活动的序幕。启动仪式后,20多名高企认定专家为全省各地市企业提供线上申报咨询,全省约40万人次参加科技企业政策宣讲直播活动。

  为了主动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限度送政策、聚资源,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在全省“稳经济”工作中贡献“科技力量”,省科技厅自2020年起组建高企认定申报专家服务团,并组织开展系列暖企惠企活动。

  “专家服务团能够贴近企业、贴近需求,以专业化、定制化、精细化的诊断咨询服务,引导企业阳光申报,帮助企业高标准完成申报认定,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说。

  活动现场组织了“一对一”专家线上咨询,高企认定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谢晋表示,专家面对咨询企业开展政策宣讲、申报咨询服务,目的是让更多生产型中小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省科技厅还同步启动了高企服务团惠企暖企行动六项服务措施,包括组织科技系统党员开展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组建一支高水平科技企业专家服务队伍、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发布一项“广东科企支持贷”产品、推出一个资本市场护航行动、打造一个科技企业宣传服务阵地等。

  过去两年,广东省高企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创新政策宣讲、高企认定申报“一对一”专家服务、金融路演对接、科技成果对接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成为全省惠企暖企服务及科技创新服务中的重要品牌。

  近年来,广东着力推动高企树标提质,通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科技金融供给等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高企量质双提升。以高企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群体创新意识活跃、创新能力强,已经成为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的特色长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龚国平表示,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切入口,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和创新资源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通过精准服务帮助企业享受各类创新激励政策,增强企业获得感;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不断巩固和发挥广东省高企创新能力强、创新活跃、数量规模的优势,培育壮大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数读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上新台阶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自2017年跃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实现“五连冠”

  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1236亿元增加至2021年400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5%增至3.22%

  2018年起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支持9批598个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

  ●大科学装置“从0到1”“从1到多”

  2011年中国散裂中子源奠基,2018年正式投用,是首个落地珠三角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如今,散裂中子源一期、超算中心、国家基因库等基础设施运行顺利,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顺利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新大科学装置正在谋划推进

  2017年以来,7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国家级高新区从2012年的9家增加至14家

  2021年,40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占全省20.9%

  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6万家,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