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报告热议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文村: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

时间 : 2022-10-20 10:08:28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10月19日在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调文村党支部书记唐爱明正与本村党员、群众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些年,调文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接下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亲历乡土的喜人变化,唐爱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唐爱明介绍,调文村的振兴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党员干部带领村民紧紧抓住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的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拓展就业渠道,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已成为富饶宜居的新农村。调文村在2019年成功实现全部脱贫,全村贫困户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由之前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11970元。

  以工哺农走出特色振兴路

  调文村位于湛江东海岛北侧,全村户籍人口85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昔日,这个偏远的小渔村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5年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调文村以行政村每名干部挂点指导1个自然村、每名党员联系服务若干村户的模式,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行“干部包村、党员包片”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

  在党建引领下,调文村抓住近年来重大项目落户东海岛的机会,协调开展各类培训班,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有劳动力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拓宽致富路。

  “之前家里没什么就业机会,我一直在外地打工。大约五年前,听说岛上建起了很多大项目基地,就想抓住机会,回来做点生意。”“80后”唐纳是土生土长的调文村人,如今他在村里做起了水泥生意,售卖给东海岛大项目的建设基地,生意非常好。“现在生活富裕了,我在湛江市区买了房、车,也在村里给弟弟建起了新楼房。”

  像唐纳这样的年轻人,调文村还有很多。除了卖水泥,还有人做起了泥头车、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的出租业务。今年32岁的唐辉杰,就做起了出租吊机的生意。“一开始我本钱不多,几台吊机还是按揭购买的。后来生意规模扩大,现在已经有15台吊机,全家人一起经营。”

  除了自主创业,还有一大批村民在重大项目以及配套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份职业。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的配套企业上海利柏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调文村提供了300多个岗位。现在,调文村已有1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接近5000元,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

  过去,调文村村民靠海吃海、产业单一,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发展。2016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后,由佛山市纪委、佛山市审计局挂点扶贫,调文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完成30多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建设;建成6座污水处理池和8公里污水处理管网;修建2个水塔,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57名村民组成保洁队,每天分片分区打扫卫生……

  环境变好了,调文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现在,调文村已投资370万元,建起了两个蔬菜生产基地,带动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脱贫致富。

  “从来都不敢想,我能在村里找到一份工作,不但能照顾孩子读书,每个月还能拿到4000元工资。”60岁的刘桂明曾是村里的贫困户,4年前丈夫去世后,她通过在蔬菜基地辛勤劳作,成功供两个孩子念完了大学。“在家乡成为了拿稳定收入的‘上班族’,日子越过越好。”

  在村庄的另一处,鸿福物流东海仓内大型货车进进出出,满载着化工产品,工人们拿着水管冲洗地面,忙碌不停。为方便中科炼化、湛江钢铁等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储、运输,调文村建起6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出租给物流公司。村里还建起五层的商务大楼,出租给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的建设单位,持续壮大村集体收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下,调文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懈奋斗。”唐爱明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