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濠江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系汕头唯一入选的区县。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一个个镇村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内外兼修,典型引领效应不断显现;一场场比学赶超擂台赛展现风采、展示成绩、展望未来,镇街一级的潜在动力被激发……
今年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汕头坚持典型引领,选取3个区、14个镇(街道)、155个村(社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跨上新台阶。11月6日,汕头1区4镇51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成绩单亮眼。
首批典型县镇村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紧抓这一契机,汕头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创造更多可学可鉴的新鲜经验和工作成果,营造大干快上、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可以预见的是,典型引领,示范推广,汕头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上将越走越宽。
做强主导产业 塑造独特优势
入冬的濠江区,气象万千,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擘画着“风驰电掣”新图景。
驱车行驶在疏港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两台巨大的风机,这是濠江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的地标。产业园内,机声轰鸣,风机整机、发电机、齿轮箱、柔性直流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相继落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个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创新制造的智慧园区雏形初现。
汕头海洋风力资源丰富,拥有23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67公里海岛岸线,海上风速达每秒8—9米,海上风电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属海上一类风电场。其中,濠江区凭着临海临港优势,成为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的主阵地。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2年11月,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落户汕头市濠江区海上风电产业园。此前,该园区已有包括生产机舱罩、塔筒、柔性直流设备等在内的多家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
从“强区”这一层级看,今年濠江区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区域发展能级跃升。
不止于此,着眼区域特色,汕头坚持精准画像,塑造因势而为、差异发展的独特优势,提出要充分发挥濠江区广澳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推动形成港城融合格局。
12月14日在濠江区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构建“1+3+3”海上风电生态体系,全力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四个一体化”、风电临海试验基地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建设投产,打造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国际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和创新策源地。
风电产业向新而行,帮扶协作出新出彩。今年以来,濠江区抢抓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深圳市南山区与濠江区对口帮扶协作机遇,多次赴深圳对接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和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并推动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濠江片区)的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无疑,以共建产业园为新起点,深圳汕头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取长补短,挖掘发展潜力,提升产业能级——深汕两地“协同联动、双向共赢”由蓝图化为现实,指日可待。
活力密码共鉴 绘就城乡共美
推进“百千万工程”,如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要求“百千万工程”不只要大处着眼,还要细处着手,进一步下沉到镇村,找到镇街和农村各自的“活力密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隆都镇加快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红侨”特色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两英镇围绕打造“四个三”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各项重点任务……仲冬寒风起,汕头大地却是一派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的奋进新气象。
镇域一头连着县城,一头连着农村。以培育典型镇为目标,勾勒出汕头奋战“百千万工程”的生动轮廓——把“百千万工程”转化为让村民富起来、让镇村美起来、让民风好起来、让发展快起来,在推动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路上全速冲刺。
隆都镇按照澄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关于落实省委、市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赋予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旅游、发展集镇商贸”三大主攻方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心镇作用,加快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红侨”特色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两英镇紧紧围绕打造三大片区、加快三产融合、构建三大商圈、提升三大环境的发展思路,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各项重点任务,努力把两英镇打造成为工业发展新型化、农业发展现代化、市场发展多元化、城镇发展规范化的潮南区域副中心。
海门镇紧紧围绕打造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产业强镇、临港重镇、文旅名镇”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临港资源优势,聚焦镇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海门样板。同时与深圳市龙华区突出产业协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云澳镇着重在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特色风貌、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建设和提升,全力推进美丽圩镇示范创建工作,立足传统渔业和文旅产业优势,认真谋划实施美丽圩镇6大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独具韵味的海岛美丽圩镇。同时引导多元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乡贤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全过程,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
搭建比武“擂台” 争先进位互学
实干争先,用结果说话,“百千万工程”传递着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的鲜明信号。
“我深刻感受到兄弟镇(街道)在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打造宜居绿美城乡、激活党建‘红色引擎’等方面亮点纷呈。”“各个示范点效果显著,我一路拓视野、审差距,深受启发……”
9月8日,汕头市“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第一场现场会暨“奋进百千万 示范勇争先”现场观摩会在潮阳区举办,为“百千万工程”实地验收打响第一炮。澄海区隆都镇、濠江区礐石街道、潮阳区海门镇就推进“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工作作经验交流,参会镇(街道)代表以及专家则对参加展示的示范点进行学习点评,呈现出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新气象。
“这是今年以来汕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示范点能够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握发展定位,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本中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启发。”汕头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汕头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赖小卫表示。
不只是现场观摩会,举办典型培育比学赶超擂台赛,也成为汕头奋战“百千万工程”的法宝之一。
10月27日下午,汕头市“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第二场现场会暨首场比学赶超擂台赛在金平区举办,通过实地观摩、擂台比拼,让全市各级在比拼交流中找到榜样、看到差距、感到压力、激发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打造“百千万工程”汕头典型样板。
汕头市副市长赵志涛指出:“‘百千万工程’也要注重‘百县百兴’‘千村千面’‘万村万象’。各区县各镇街各村要分类确定建设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产业支撑和资金支持,才能长久地运作下去。”
事实上,在典型培育中,潮阳区海门镇和濠江区礐石街道亮点频现:海门镇发挥临港、临海的区位优势,引进华能海门电厂、华电丰盛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落户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着力打造“港区+新兴”的临港特色产业基地、“纺织印染+新能源”的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年产值可达107亿元。礐石街道依托南滨独具潮味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打造草地音乐汇“网红点”,聚人气汇商流,构建高品质文旅商业圈;提升珠浦古村落、巨峰景区自然人文魅力,建成海璇明珠等商业项目,以文旅融合推动城乡融通,点燃发展引擎。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放眼全市,随着典型培育步伐的加快,各典型县镇村出实招用新招,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展现新变化、焕发新活力,绘就一幅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
【数读】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在全省排第2位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
◆批准产业园区用地4538亩;实施“工改工”3320亩
◆1—9月,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54.47亿元,增长27.45%
◆规上工业增加值83.27亿元,增长27.61%
◆“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325.8亿元,同比增长9.6%
◆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获评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
◆成立汕头市专精特新联盟,累计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200家,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5家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认定3个市级产业园,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产业园8个、市级17个,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
◆全市共规划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23条,其中在建17条,已初见成效5条,全线里程约120公里,覆盖行政村4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