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各地行动

清远阳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打造美丽圩镇“阳山样板” 奏响镇村整治“协奏曲”

时间 : 2023-04-11 09:37:2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桥.jpg

极具瑶族气息的秤架瑶族乡英明风雨桥(善美康桥)。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走进清远阳山的乡村,双向车道的沥青路、干净整洁的沿街环境让人心情愉悦;乡镇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有序、交易繁忙;村中的群众康体公园,村民或休憩聊天、或行走锻炼……

  当前,阳山县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全县13个圩镇为主体,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圩镇连城带村节点功能,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打造出美丽圩镇“阳山样板”。全县各乡镇正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处处展露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打造样板▷▷

  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会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省、市对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规划和要求。

  阳山紧跟步伐,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全县13个圩镇为主体,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工作。

  目前,全县13个乡镇均完成一个门户节点整治建设工程,一条过境街道整治提升工程,一条主街道整治提升工程、建成集中停车场,一个农贸市场提升工程,一批卫生公厕整治提升或新建工程和一个以上群众康体公园建设工程。

  其中,大崀镇、秤架瑶族乡2个乡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其余11个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内外兼修▷▷

  精神文明和环境整治两手抓

  为进一步做好美丽圩镇建设工作,阳山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县美丽圩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阳山县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计划》,筹措27358.14万元用于美丽圩镇项目建设,各乡镇以“六个一”工程和“三个纵深”整治提升工程为抓手,突出内外一体抓形象,实现道路整洁、街巷畅通、秩序良好、环境优美。

  在抓好美丽圩镇外在建设同时,阳山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厚积内在美,内外兼修实现长治久效。

  通过开设免费对外开放的老人活动室、儿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常设性公共文化服务,阳山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目前已共组织开展420多场次全民阅读、新时代文明实践、送戏送展送书下乡等活动,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美丽圩镇建设美了“面子”、实了“里子”。

  长效治理▷▷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美丽圩镇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

  时下,走进秤架瑶族乡,可以看到街道宽阔整洁,道路两旁的墙面上,分布着具有瑶族特色的临街民房风貌墙体彩绘,特色乡镇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干净、整洁,变得更漂亮了。”对于美丽圩镇建设成效,秤架瑶族乡大坑村村民吴女士深感喜悦。她介绍,不仅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了,从前,由于运动场所有限,村民运动时间相对较少,美丽圩镇建成后,早上或傍晚出来散步和跑步的群众比以往更多了,圩镇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跳广场舞的地方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为进一步巩固美丽圩镇建设成效,近年来,阳山形成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广大干部、群众、志愿者齐参与的格局,每年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

  为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全民参与美丽圩镇建设,阳山还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美丽圩镇创建活动,目前已累计举办3844场次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并成立了专责管护机构,针对环境卫生治理、“六乱”整治、公共设施养护等工作建立管用的美丽圩镇长效治理机制,有效推动环境整治和维护工作。

  特色发展▷▷

  增强圩镇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节假日过来游玩的人会比较多,游客过来走廊桥、游碧道,游玩之余他们还会带些土特产回去。”村民吴女士说。具备瑶族特色的秤架瑶族乡,以“瑶族文化、休闲体验、农业观光”为主题和美丽圩镇建设一体打造,利用陶江一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沿河堤打造总长26公里的碧道,辐射域内杜菜、大陂、秤架三个行政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实现“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推动美丽圩镇创建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衔接。

  阳山根据镇域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产镇融合,加快形成“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统筹谋划产业资源配置,确保每个美丽圩镇形成“一镇一业”,增强圩镇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在创建美丽圩镇的同时发展“美丽经济”。

  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位于七拱镇的省级农业产业园阳山丝苗米产业园,通过集聚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了“合作种植+订单收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种植意愿和规模。目前,七拱镇从事丝苗米种植产业农户达到12000余户,带动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

  现年49岁的七拱镇村民黄伟雄,种植丝苗米5.2亩,一造粮食收入达到1万多元,对目前加入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他表示很满意。

  他介绍,土地可以自己耕作或出租,粮食有农业公司收购,农闲时还可到镇上做散工,“土地不用撂荒,收入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