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格局下,粤企如何更好“走出去”?21日,作为“2019广东公共外交周”主要活动的广东友好合作对话会在广州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2家外国友好组织的近130名外宾,以及部分外国驻穗领馆负责人齐聚一堂,与广东“走出去”代表性企业和社会组织互动,分享“出海”经验,寻找合作机遇。
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如今已是各方共识。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从商品到产业再到资本输出的跨越,并通过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成为“走出去”粤企的共同选择。
谈优势产业
大湾区优势产业“出海”可多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广东省政府参事李惠武看来,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并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既有利于湾区内企业发展壮大,亦可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他指出,当前粤港澳三地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阶段,推动大湾区内优势产业“出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祖籍清远的巴拿马华商总会会长黄伟文对此深表赞同。他指出,中巴建交两年多来,各领域合作快速展开,巴拿马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巴拿马的广东乡亲很多,粤语很流行!”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以巴拿马为支点,可以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包容多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吸引澳中友协北澳分会会长李树勤的目光。旅外26年的她表示,自去年5月底深圳与达尔文的直飞航线开通以来,广东与澳大利亚北部的往来日益密切。
“相当多澳大利亚人来中国会选择在广东落脚,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人经广东中转前往澳大利亚。”未来,李树勤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澳大利亚北领地间搭建起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不只是传统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两地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谈路径寻找
搭建平台抱团发展是趋势
与会粤企来自多个领域,海外推广的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强烈的“出海”意愿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信。他们纷纷把开拓海外市场视为谋求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中山中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东表示,企业“走出去”寻求交流和合作,是寻求一种双赢,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找到各自的需求点,进而实现互补、互惠、互利。“我们首先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释放自己的善意,通过尊重对方去赢得对方的尊重。”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之一,广东世能电力设备集团(下称“世能”)先后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的10余个国家开展项目投资和建设。“我国产业发展的经验丰富,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较大,这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需求高度契合。”广东国际商会副会长、广东世能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雄说。
自2000年起,世能走出了一条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的路子。侯建雄表示,从最初的对外贸易、工程承包到对海外制造业的投资,再到搭建企业协会平台,世能在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上与时俱进。在他看来,抱团发展、融入当地是粤企“走出去”的未来趋势。
在广东渔业产业“走出去”过程中,省远洋渔业协会通过搭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起到桥梁作用。该协会负责人黄富雄介绍,广东远洋渔业企业多年来深耕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国家,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企业海外发展过程中,要多做善事,促进民相亲、心相通,使企业真正融入当地。”黄富雄说,在建立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应坚持互惠互利的渔业合作模式。他认为,建立科研中心、发展海洋牧场是下阶段国际渔业合作的重点。
谈风险规避
寻找本地合作伙伴多有裨益
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以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是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之一。
华大基因国际发展事务副总裁熊韬指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如今已经从单纯的法律风险、劳工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等变为更加复杂的综合性风险。在他看来,风险管理是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痛点与难点,但也是成功“走出去”的必要条件。有意向“出海”的粤企在进入目标行业和目标市场前,应提前在当地寻找优质的合作伙伴。
长期在国外从事电厂投资和经营业务,侯建雄对于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也感触颇深。他表示,“走出去”的粤企应当制定针对海外工程的一揽子保险方案,包括针对工程和货物的保险,以及针对雇员的人身保险等。“人员与经营安全‘一个不能少’,‘出海’前要先做足保障,织起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