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持续3天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在广州落下帷幕。大会发布了《走向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与启示》《“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五周年调查报告》《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等相关报告,引起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嘉宾们认为,“新全球化:未来之路”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广东乃至中国的企业应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政策设计其发展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多位嘉宾发言中提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发展经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生活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前特使扎法尔此前就在广州读了5年书。谈起广州的发展,扎法尔深有感触。他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广州已是国际大都市,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广州乃至广东处于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传统工业产业需要相应的发展空间,如何平衡转型和传统工业发展空间的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提供这样的合作机会!”
“我们希望邀请广东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组团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扎法尔进一步说道,广东是现代制造业的高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互补,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共同开发项目,双方可进行多边合作,在技术、成本、资金、政策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
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同样表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他说,“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加强对话和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让合作的精神成为主流,以此为基础,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繁荣”。
“在贫困的大海里,无法创造繁荣的孤岛”,巴基斯坦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Ashfaque Hasan Khan同样表达了“合作共赢”的呼声,他认为,这同样是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理解中国的哲学,就能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要与人为善,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巴经济走廊就有这样一种潜力,为巴基斯坦带来机遇的同时,可以消除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未来十年,我们应该让中巴经济走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地区性的经济倡议,促进中亚各经济体的联系和合作发展。”Khan说。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Nadav Cohen同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了中国哲学的理念。万事开头难,倡议无疑将带来更有效、更高效、更持续的合作,带动沿线国家共同长期地繁荣发展。
“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带来共同的机遇,在各国相互依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马儒沛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坚持走新全球化之路是正确的选择。面对新全球化的未来之路,他提出,丝路国际联盟要以金融优势为先入、以金融助推为先导、以深度融合为先为、以人才资源为先行、以创新开放为先机,让“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新全球化的进程作出贡献。
“广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地”,马儒沛认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广州面临的两个大机遇,广州要作为重要的核心城市参与打造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增长极。“借助大湾区建设整合区域内金融、科技、制造业等优势资源,同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会,加强同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贸易。”马儒沛总结道,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让广东在新一轮高规格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中与世界深度融合,实现共赢。
关键词: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赵晓斌在论坛特设的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峰会上说,“广州、深圳、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的地位尤其重要。“现在的开放主要是面向海洋的开放,广州、深圳、东莞都位于广东的出海口位置,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引进外企的重要平台”。
“科技、人才、金融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广深港三个城市合起来就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香港特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分析说,香港在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占有优势;深圳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有腾讯等巨头企业以及其创新溢出成长起来的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广州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十分强大。
梁锦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环境,因此,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应该着力于科技、人才和金融。
如何打通湾区内人才要素的流通?梁锦松建议以广东自贸区作为试点,如在南沙建试验区,让人才在香港和南沙生活创业的环境一致。
作为学者,赵晓斌同样表达了畅通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机制的重要性。他说,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影响?大湾区应重造新的产业链条。从源头创新入手,发展本土的创新技术,在创新技术中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畅通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在金融、税收政策等软环境方面的对接。”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共同推进,他说,广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从而更好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赢。
1.《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与启示》报告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水平,GDP增速约在9%以上,中国已经从发展中的弱国变成发展中国家第一大经济体。
2017年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自2010年起,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国的货物贸易规模已经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0891亿美元,出口额世界排名第一。
贸易结构得到显著改善。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
过去的四十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改善和提高。2017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6396元。
2.《“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五周年调查报告》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发表5周年,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中央银行》向3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国家期待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能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并认为高效的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一带一路”潜力。
●近一半的中央银行将“一带一路”倡议看做“千载难逢”的机遇。
●50%的受访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比本国开发银行的项目更重要;21%认为比IMF和世界银行的项目重要;14%认为比区域开发银行的项目更重要。
●92%的受访者期待“一带一路”能在接下来五年内让本国经济获得提升。
●63%受访者积极支持/支持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用储备货币扩大资本规模。
●35%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发展成为区域性、全球性的合作机制;35%认为“一带一路”需要制定更详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