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韶关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中证城市发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签订了《智慧城市及大数据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韶关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建设,着力打造“华南数谷”。这是韶关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珠三角的又一成果。
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区的韶关,是广东北大门,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上具有能源供给、环境气候、交通区位、生态资源、网络布局等多方面的得天独厚优势。为此,韶关提出要大力推进“华南数谷”建设,重点发展大数据云服务和衍生产业,将韶关打造成广东大数据产业先行区。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要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做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韶关全市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结合当地实际,韶关市委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加快推动振兴发展;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和举措;要对照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补齐社会民生事业短板;要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为全省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强化担当
凝聚振兴发展正能量
近年来,韶关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振兴发展的基础正不断夯实,但发展不足仍然是韶关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不小的差距,主动融入珠三角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树立。韶关市委提出,要实现韶关的振兴发展,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坚定不移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共建、城市提升、县域发展“三大主题工作”,全力以赴打响振兴发展攻坚战。
回顾韶关小三线建设的历史,韶关之所以能建设成为华南重工业基地,正是几代韶关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一批大型工矿企业,奠定了韶关的产业基础,也创造了韶关发展史上的辉煌。“当前韶关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韶关振兴发展的重大使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表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否带头担当负责,发挥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我们事业的成败。”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凝聚振兴发展的正能量,韶关认真组织实施市管干部政绩档案管理工作,全面实施市管领导干部考验性管理办法,在全市上下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创业氛围;落实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保护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严格执行《机关作风和效能问责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大力惩戒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失职渎职行为,推动干部敢于担当、勇于担责。
“双轮驱动”
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是广东省新时期的两大核心战略,韶关作为欠发达地区,如果不注重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将长期滞后于市场发展,营商环境也得不到根本改善,振兴发展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韶关市委为此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富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过去几十年,韶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传统重工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认真抓好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大力培养和发展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抓好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
近年来,韶关市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不断走向深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至327项。开展“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273天压减到92天以内。下一步,韶关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继续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资监管改革、农村土地确权、人才体制改革等一批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改革,努力打造环珠三角最优、与珠三角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优势转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扼守广东北大门的韶关,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技能人才、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后发优势明显。要实现韶关的振兴发展,就必须立足和发挥这些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韶关的高铁、高速公路、北江航道四通八达,已融入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十三五”期间韶关正在全面建设“八高四铁两航”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同时,近年来韶关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迅速,配套齐全。
韶关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铸锻、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发配电成套设备、汽车零配件、液压油缸等为主导产品的装备工业。农业优势明显,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名第一,拥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韶关境内有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丹霞山、南华寺更是响彻海内外。作为广东省重要的中、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韶关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韶关生态环境优良,正倾力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投资载体方面,韶关拥有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6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具备较好的发展平台,莞韶产业园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配套区建设的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将重点打造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韶关创新驱动平台有黄沙坪创新园、莞韶双创(装备)中心。近年来,韶关投资优惠政策日趋完善,是广东省基本投资成本最低的地级市之一。
精准发力
构建产业共建新模式
围绕珠三角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消费潜力释放带来的市场需求,韶关将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找准切入口,主动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做到精准发力,构建新的产业共建模式。
依托韶关装备制造业现有基础,韶关将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产业协作,把珠三角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高端产能嫁接到特钢、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上来,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引进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紧固件、模具等产业,深化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合作。在南部地区谋划建设珠江东岸产业合作区,积极承接珠江东岸城市的孵化企业和外溢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抓好大丹霞、大南华等重点产品建设,着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充分利用韶关市人文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用全域旅游理念来谋划、发展、运营旅游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培育,大力发展生态养生、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旅游、文化与社区功能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推动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参与式旅游转变,打造大珠三角最受欢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同时,韶关还将大力推进“华南数谷”建设,打造广东大数据产业先行区。围绕珠三角等地消费市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航空产业园、粤北国际物流中心、韶关港、东环线商贸物流产业带和公路物流园等项目,打造大珠三角重要物流基地,促进贸易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