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提出推进创新发展,建设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既是顺应国家对深圳、珠三角乃至全省定位,不负使命重托的客观要求,也是广东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这一突出优势,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目前,东莞正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出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并及时制定《东莞市推动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走在前列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国际合作聚集创新资源,通过破解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以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
东莞将为广东加快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作出贡献。
以科技合作聚集创新资源
9日,2016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以下简称“2016合作周”)在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为期3天,以“科技引领开放共享”为主题,由科技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展会期间将开展大型科技展览以及一系列论坛对接活动。
开幕式上,举行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签约。项目包括加拿大创新技术研究院、天安数码城(集团)有关公司签订中加(东莞)创新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等7个项目。
数据显示,合作周举办12年来,已帮助东莞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促成各类科技和人才项目合作逾2000项,成为立足东莞、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东莞和广东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近几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强化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质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一改东莞创新资源缺乏的局面,有效聚集起了一大批创新资源,已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推动了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莞台生物医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东莞,对东莞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各地都在争抢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东莞如何才能从与其他兄弟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优质海外科技项目的青睐呢?这需要优质的创新环境。近年,东莞启动了“科技东莞”工程,明确在“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推动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更是进一步增加到20亿元。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外,东莞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东莞市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合作,走出东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此外,东莞还在宣传服务上下功夫,每年举办20多场科技政策及项目宣讲会,向境外发布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需求信息,营造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氛围。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莞创建了一批创新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不断建设优质的创新载体,大大提升东莞承接国际优质科技项目资源的能力。
以中以产业园为例,中以产业园一期投资约15亿元,建立“水处理环保创新产业园”,主要承接和引进以色列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处理技术;二期是中以合作项目,涉及包括水处理在内的环保技术产业、电动汽车、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及生物科技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产后,3年内预计实现产值20亿—30亿元,5年内实现产值150亿元。
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东莞积极发挥产学研的作用,与相关高校合作共建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32家“功能定位新、合作方式新、运作模式新、激励机制新、考核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其海内外技术转移中心将国际科技项目和成果在东莞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东莞还加大力度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东莞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涵盖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农业等领域,对该市国际科技合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中,东莞还瞄准全球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海外高端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落户东莞。在海外高端科研团队的引进方面,在已引进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中,来自海外的超过半数,包括加拿大院士张榴晨教授、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肖强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美国创新药物资深专家习宁博士等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海外科研团队入驻东莞,获得了省财政的巨额资助,有力助推东莞抢占分布式能源、物联网LTCC电子元件、先进运动控制、新能源电池、创新药物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广东伟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各路投资商和订单纷至沓来。在董事长陈中伟看来,伟旺达科技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东莞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政策红利和产业环境。
事实上,在东莞不断加大对科技企业创新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诸如伟旺达科技之类的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正乘着这股东风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
去年4月,东莞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成为备受瞩目的“1+N”系列政策中的“1”,随后,《东莞市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实施办法》《东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实施办法》等多个政策陆续出台,涵盖企业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对东莞的科技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东莞科技创新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四个快速”的发展局面,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态势初步形成。
一是创新主体队伍快速壮大。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00家,高企后备入库企业达到776家;以企业为主体新引进了省、市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分别达到26个和27个;国家高企、后备高企、省创新团队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二是创新能力水平快速提升。2015年全市全社会R&D投入为147.88亿元,占GDP比重达2.36%,同比增长16.3%,增幅在珠三角各市中位列第一。今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8672件和21217件,同比分别增长47.34%和18.03%,均位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1223件和3138件,同比分别增长58.52%和68.62%,分别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三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76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0796件,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三是创新载体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市拥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比2010年增长近两倍,其中信大研究院成为全国第一个获解放军原总参批准的军民深度融合研究院。2016年新增认定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总数达到21家。新增认定7家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分别达到19家和15家,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目前总数达到48家;先后组建了横沥模具制造、虎门服装和桥头环保包装3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全市专业镇创新平台达到12个。
四是创新实力快速增强。近年来东莞先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广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市等荣誉,并位列2015年福布斯大陆创新综合实力第14位,松山湖高新区去年还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现场会、“四众”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全省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现场会等先后在东莞召开。
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东莞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东莞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体制机制基础。
以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
一直以来,东莞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原来依靠要素驱动的东莞经济开始变成由要素和创新共同驱动。
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东莞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5.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6.7%)、全省(7.3%)平均水平。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12.87亿元,增长1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7%;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1.25亿元,增长18.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1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的主体是企业。近年来,东莞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8月23日,广东省推进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现场会在东莞召开,就是对东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最好肯定。2015年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86家,目前总数达1500家。
易事特集团的发展,就是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易事特集团创立于1989年,是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之一,主要从事IDC数据中心(含UPS、高压直流)、光伏发电站(含逆变器)和智能微电网(含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近80家,在全球设立了268个客户中心,产业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90%。易事特董事长何思模介绍,截至目前,易事特集团共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军用标准累计17项。集团先后引进以全球著名轨道交通电气专家钱清泉院士和全球著名新能源专家张榴晨院士率领的强大科技攻关研发团队,组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大高端科研平台,拥有研发人才高达600多人。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光伏逆变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智能微电网技术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去年以来,先后建成美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夏威夷)、国内时速最快地铁(深圳11号线)电源系统、亚洲最大水面光伏发电站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
随着东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量质齐升的态势,高企数量、高企入库数量、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省众创空间数量等12个科技创新指标均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走在全省前列。
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市政府各部门的联动以及服务的推动等多方面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着力创新科技载体发展体制,不断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切实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力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机制,加快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