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详解欠发达山区创新发展道路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市委书记专访
翻开河源市“十二五”收官成绩单,一个直观感受是“快”:过去五年GDP年均增长约11%,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比2010年翻一番,新增10个发展大平台……
近日,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在过去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河源将以创新、开放等理念为指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同时将加强全方位对接,主动融入深莞惠经济圈。
◎谈发展成绩
“国字号”平台成腾飞引擎
南方日报:当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之际,回顾过去五年,河源市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绩?
何忠友:过去五年是河源市振兴发展的五年,各方面都取得不错成绩。2012年河源灯塔盆地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初河源市高新区又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均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一工一农两个“国字号”平台是河源腾飞的引擎。此外,河源所辖五县两区的工业园全部被评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区),江东新区也于2013年11月获得省批复,如此河源市就有了10个发展大平台。
“十二五”期间,预计河源市产业园五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400多亿元、年均增长约22%,实现税收8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培育超百亿产业集群2个;全市省级产业园区累计获评省优秀16次,共获得省各类扶持资金近30亿元。五年来,河源市共安排重点项目424个,累计完成投资近800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1800亿元,总量比“十一五”增长81%左右。
中兴通讯这艘“手机航母”已落户河源,预计2021年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税收超10亿元,为河源市加快打造“珠三角东侧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山区市,河源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落后。“十二五”期间,河源谋划和推动了8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高铁的建设,未来将形成“五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高速通车总里程将由目前的234公里增加到840多公里;赣深高铁和杭广高铁将让河源形成“一纵一横”的高铁网。
过去五年,河源累计投入民生发展资金约635亿元,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亿元,283个重点村平均村集体收入比帮扶前增加7.7万元。
2015年初,河源探索建立了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全面压实了各级各单位的信访责任,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部门覆盖率在全省排第一位,到省、市信访的批次和人数大幅下降。
◎谈开放发展
四大方面对接全面融入深莞惠
南方日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省里也明确提出要打造“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圈,未来几年河源将如何更好地融入珠三角?
何忠友:2015年8月,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河源调研时强调,河源要把主动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未来五年,河源将加强与深莞惠经济圈的全方位对接。
首先是交通对接,全力推动河惠莞高速、赣深高铁等规划建设,大幅拉近河源与深圳、东莞、惠州、汕尾的时空距离,实现与深圳一体化、与惠州同城化、与东莞协同化发展,通过汕尾增加一条出海通道。
其次要加强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使河源与深莞惠经济圈成为经济共同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兴通讯落户河源的效应,全面对接珠江口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吸引深圳、东莞、惠州更多的电子信息类企业项目落户河源,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另外要加强创新机制的对接。我们将与深圳、东莞、惠州、汕尾四市签订《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协议》,积极借力深圳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深圳共同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共享共建机制、创新资源开发共享机制、创新服务对接机制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支持。
我们还将加强与深莞惠发展理念的对接,积极学习借鉴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习深莞惠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河源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谈创新路径
每年安排2.9亿元企业创新资金
南方日报:创新是新时期发展的主题,河源市高新区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未来几年河源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力,探索出适合欠发达山区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何忠友:过去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创新是“高大上”的,是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专属,其实并非如此,创新对河源等山区城市同样重要。早创新、早主动、早受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将成为主流。
未来几年,河源将坚持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努力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
我们将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示范企业,推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重点将河源高新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
要引进科技力量,深化拓展政产学研合作,壮大国家信息中心(河源)合作研究中心和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平台,力争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在河源设立分院或研究所,为河源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并且我们要实施开放性创新战略,支持企业加强与港澳台、广深莞惠等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的科技合作。要以国家级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做大做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广东省光伏产业基地”“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产业基地”“北斗科技应用基地”等创新平台。
另外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创业平台,争取“十三五”时期各县区建成运营1家以上孵化器。今后几年,河源每年将安排2.9亿元扶持企业技改创新。
未来五年,河源将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推进“4G”网络全市全覆盖,打造全省光纤城市,为创新增添动力。日前,河源市出台了《关于推动河源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从今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统筹安排至少3000万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谈绿色发展
打造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
南方日报: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念,河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在江东新区及全市的规划建设上,河源将怎样践行“绿色”理念?
何忠友:江东新区是河源未来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理念,努力建设生态优美、产业高端、宜居宜业的城市。
在产业发展方面,江东新区将重点培育发展新型电子信息与LED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科技与生命健康产业等三大主导主业。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广东北斗公司共同打造基于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产业集群基地,同时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产业协会合作,引进基因检测、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等项目,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生命核源”产业谷和“生命健康谷”。
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我们规划了334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把绿带延伸入城市,建设“丘水趣城”。同时将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引领江东新区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目前江东新区已完成城市起步区土地房屋征收4.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土地房屋征收3.4平方公里,已签约落户项目13个、总投资83亿元。预计到2020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2亿元,常住人口达18万,城镇化率超过70%。
以江东新区为引领,未来河源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重点建设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河源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最近中信国旅与河源签约,“十三五”期间将在河源投资100亿元建设白垩纪恐龙主题公园,这将成为河源生态旅游的又一亮点。
同时河源市将着力培育以养老、养生和特色医疗服务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产业,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