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珠江东西两岸连接广州深圳中山
——写在深中通道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先行工程动工之际
今天,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接广州、深圳、中山三市的跨江通道工程(下称“深中通道”)先行工程动工了。国家发改委也于近日正式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建设广东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由此,备受关注的深中通道终于开工,项目完工后,深圳至中山两地车程有望缩短至30分钟。
粤东通往粤西的便捷通道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G25)的其中一条联络线——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G2518)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珠三角两大功能组团“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确定的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大建设项目。
项目为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G15)绕行广州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过境通道,其建设将大大缩短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缓减虎门大桥等过江通道交通压力,建成后将使中山、珠海、江门及粤西等地区通往深圳、粤东等地区的过江时间从目前2小时缩短为30分钟。对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珠三角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粤东、粤西地区振兴发展以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发展,助推广东省加快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位于珠江口中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路线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起于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立交,通过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支线与深圳机(场)荷(坳)高速公路对接,向西跨越珠江口水域,穿过中山市马鞍岛,止于马鞍岛横门互通,与规划建设的中(山)开(平)高速公路对接,并通过中山市东部外环高速对接江中高速。
8车道特长海底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
深中通道作为连接珠江两岸战略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历经13年。2002年开始项目前期论证工作,2008年开展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并于2010年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针对项目建设条件及海中段工程方案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反复研究和论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组织完成了52项建设条件、关键技术等专题研究工作,对其中关键技术问题如海底隧道方案研究、通航标准研究组织国内、国际多家单位平行研究。充分征求和听取各行业及地方关于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对可能的有价值跨海工程方案均进行论证研究,从安全、风险控制、功能、海洋环境、工期和造价等方面综合比选,最终推荐A3东隧西桥方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深中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隧、岛、桥”集群工程,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复杂。其中,8车道特长海底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工程包括海中段主体工程、深圳侧接线以及中山侧接线三项内容。其中:海中段主体工程由省组织实施,深圳侧接线纳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项目,由深圳市组织实施,中山侧接线纳入中开高速公路项目,由中山市组织实施。
项目路线起于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以7.1公里特长隧道下穿大铲水道、机场支航道、矾石水道,通过在中滩设置西人工岛实现隧桥转换,以1600米级特大跨径桥梁跨越伶仃航道。路线全长约24公里,跨海长度22.4公里,马鞍岛陆域段长度约1.6公里。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米,桥梁宽度40.5米,隧道净宽36.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项目总投资约424亿元。整体断面宽度47.2米,海底隧道长度及宽度在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同类型水下公路隧道中居首位。
项目8车道特长海底隧道目前世界上尚没有先例,海中特大跨径悬索桥国内设计、施工经验也非常少,项目工程规模宏大,建设条件异常复杂,技术难度大,景观要求高,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又一巨大挑战。
开展方案设计国际竞赛
为把深中通道建设成世界一流的跨海通道,使其在技术与美学上均能卓然超群,并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总体和谐,项目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开展方案设计竞赛,公开接受国内外有类似工程经验的设计咨询单位(或联合体)的参赛。
根据深中通道项目前期办介绍,竞赛从2015年10月20日开始,至2016年4月1日结束;通过竞赛,希望可以引进全球先进的跨海通道设计理念,获得世界各国在大跨径桥梁、超长海底隧道方面的建设经验,把握“桥、岛、隧”集群工程建设发展趋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努力创建与周边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和谐的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