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东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去年开始,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启动,“十二五”节能减排进入攻坚阶段。广东省绿色发展之路有何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记者从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广东省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成效显著,各项主要生态工程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节能减排降碳达到“十二五”进度要求,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减排指标在2012、2013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总体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实践表明,广东通过绿色发展、强力治污优化产业结构,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夯实了绿色发展、生态立省的康庄大道。
珠三角空气质量领先主要城市群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十二五”广东在节能、减排、降碳三方面的目标均为全国最高。如今“十二五”时间已过半,约束性指标并未成为广东发展的“绊脚石”。
据初步核算,在节能方面,2013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5%,已累计完成“十二五”目标的65.3%。在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去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3.83%、3.47%、4.67%和7.61%,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年度减排任务。“十二五”前三年,广东省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二五”减排目标的85.8%、60.1%、62.2%、53.3%,基本按照时间进度完成。降碳方面,去年广东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5%,已累计完成“十二五”目标的75.2%,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进度要求。
据省环保厅透露,去年,广东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省控断面水质基本稳定,优良率达78.2%,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5%,同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方面,根据2013年监测结果,珠三角空气质量整体达标率为76.3%,比全国7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60.5%)高出15.8个百分点,比京津冀(37.5%)高出38.8个百分点,比长三角(64.2%)高出12.1个百分点;珠三角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47微克/立方米,比全国74个重点城市(72微克/立方米)低34.7%,比京津冀(106微克/立方米)低55.7%,比长三角(67微克/立方米)低29.9%。在环保部每月公布的74个主要城市空气排名中,去年珠三角有8个月是空气“十佳”城市最多的城市群。
铁腕治污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
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的背后,是广东主动加压,淘汰落后产能助推经济转型: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88万吨、造纸13.62万吨、制革10万标张,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淘汰目标任务,52万千瓦落后小火电机组全部关停。此外,广东省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实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电机能效提升、LED节能照明、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机动车污染减排等工程扎实推进。推进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启动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3年,全省完成大气治理项目3623项,所有地级以上市实现PM2.5等监测数据实时发布。省政府发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的通知》,吹响了全省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的冲锋号。
有破必有立。以绿色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已现雏形。2013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为比重4.9:47.3:47.8,第三产业比重近10年来首次超越第二产业。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57.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至48%.此外,通过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8%,比201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底,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12万千瓦,建成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建成光伏发电项目约30万千瓦。
创新机制建设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如何令生态保护不再成负累,使绿色发展更可持续?去年来,广东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探索中,再度当起了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3月11日,广东碳市场成交5242吨,成交价为60元/吨,成交金额31.4520万元。这也是自去年12月19日启动二级市场以来,广东碳市场单日成交量的次高峰。碳交易启动至今,广东不但是全国首个设立有偿配额的试点省份,累计完成的碳配额成交量、成交额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碳交易平台。就在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前两天,筹备多年的广东省排污权交易试点也迈出了第一步——4家电厂分别与当地政府签订排污权交易协议,完成排污指标的一级市场的首宗交易,总交易额2083.7万元。
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之手,也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在碳排放交易上,广东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新增碳配额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满足其发展需求。排污权交易中,珠三角地区作为国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禁止作为受让方接受非重点区域的交易指标,供水通道和水质超标的河段禁止作为受让方接纳其他流域的排污指标。
去年8月底,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并召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宏伟目标。随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进,广东正朝“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宏伟目标坚实迈进。
■南北对话
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贾峰:
发挥广东生态文明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率先提出的新的改革思路,通过“腾笼换鸟”来升级产业结构,这是使经济发展更符合绿色低碳原则的发展路径。从“十二五”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已经意识到,一个省、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仅依靠当地党和政府以及公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空气和水都是没有边界的,是在区域间流动的,如广东的西江、东江水就分别源自广西、江西等省份。
所以,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发展中不仅要自身做得好,而且要能通过生态补偿、引入市场手段等方式,对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起到一个辐射的作用,以此带动更多的省份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对于广东这样一个比较发达的省份,省内仍有一些地区发展不太理想,应有一个顶层的、基于整个广东省的环境容量和资源容量的研究,在这样一个整体要求下,来具体设计每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安排。
这些方面发达国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既要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空气质量非常好,那么当地也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更可持续、更环境友好的产业,另外广东开展的污染排放权交易,也是通过经济杠杆的刺激作用让保护环境的企业更好地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也是财富。
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
广东中小企业低碳建设应受关注
去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亮点之一,是启动了排污权交易试点以及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这是广东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落子。
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有“市场失灵”,也有“政府失灵”的时候“,广东实施排污权与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这两大经济政策让环境资源配置回归市场,将有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从主要利用行政手段向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能防止政府由于滥用行政权力而导致的”政府失灵“。此外,该制度将促进企业排污信息以及碳排放信息公开,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排放行为进行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广东建设低碳试点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广东仅是将水泥、电力、石化、钢铁等排放量大的行业纳入控排。而广东省的中小企业数量占了全省企业的七八成,中小企业面广量多,尽管单个企业排放量低,但整体排放量庞大,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低碳建设了解并不深入。中小企业的绿色化改造和低碳建设对促进广东低碳试点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比起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边际成本低、空间大,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有想法没能力”,建议政府更多地给中小企业“发票子、戴帽子”:一方面适当加大补贴、资金扶持、融资渠道建设等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民间团体、第三方机构等评选,对企业节能减碳从精神上正向支持,唤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名词解释
绿色发展
面对日益突显的环境资源约束,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注定将退出舞台,以环保、节能、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
自2010年起,广东被纳入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前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强化绿色发展,走生态立省道路。去年,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启动,争当“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同时,广东省绿色低碳建设深入持续推进,一方面守住生态底线,另一方面在大气、江河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案例
推广绿色建筑,实现清洁能源覆盖
低碳横琴建设
打造“无煤岛”
珠海横琴新区正在致力于打造我国领先的低碳经济区。去年12月,横琴新区正式启动低碳横琴建设,目前已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区)。专家指出,横琴正在为广东充当全国绿色发展排头兵率先探路。
据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介绍,该区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生态岛”的建设目标,明确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2010年,横琴控制性详细规划审定,横琴七成以上的土地被列为“禁建区”和“限建区”。次年,围绕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近岸海域、绿地、水系、社区等内容,该区以《横琴“生态岛”建设总体规划》排除了高碳、高排放的产业类型。去年,又与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横琴新区低碳发展规划》,完成了对区域能源、绿色建筑建设等“九大”系列形成专项规划,对其产业发展、城市环境、交通、建筑、能源、水资源、固废利用等做出了一系列低碳环保安排。
在全岛推广绿色建筑是其特色。该区已要求绿色二星以上建筑的比例须达三成以上。其总建筑面积432.06万平方米的18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在今明两年建成后,能年均替代常规能源折合标准煤4.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5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64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32吨。
不建燃煤燃油电厂、禁设单独的供暖供冷设施已成其目标。总投资约120亿元的多联供燃气能源站在该区建成后,不仅成为南方电网输电澳门的可靠、经济的电源支撑点,还将形成覆盖横琴新区,集电、热(冷)、气、水多联供为特色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为该区提供集电、热(冷)、气、水多联供为特色的绿色清洁能源。由此实现“无煤岛”。
据清华大学副教授孟延春介绍,横琴新区未来将从六大体系建设低碳横琴: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体系;科技、创意的低碳产业体系;低耗、宜居的低碳建筑体系;智慧、畅达的低碳交通体系;无废、再生的城市矿藏体系;汇碳、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