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改革热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应该如何按照中央的总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再立新功?在广东省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把广东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按照省委的部署,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以对党的事业、对全省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广东必将迎来又一个改革的春天。南方日报今日起推出“南粤新气象”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与“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间的关系?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主要在哪里?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省发改委应该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上述话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春洪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广东唯有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才能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改革。在每一项重大改革出台之前,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经济体制改革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要深入研究部门之间改革的关联性,增强相关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推进部门之间协同改革、共同攻坚。
●牵住经济改革“牛鼻子”
有力促进其他领域矛盾化解
南方日报:“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又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全面深化”与“牵引作用”之间的关系?
李春洪:我们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这一科学论断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刻理解而做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破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病,属经济基础领域的改革,这必将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提出要求,从而牵引这些领域的改革并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提供物质条件和动力源泉。牵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能够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有利于改革的整体推进。
南方日报: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呢?
李春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和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无数鲜活的改革经验。目前,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已迈入发达经济体水平,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DP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加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综合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力不足,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发展任务很重。广东既有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更有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效益不够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不彻底导致的。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存在较多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要素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导致的价格扭曲和要素错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导致的竞争机制失效和利益集团沉疴、市场分割导致的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并存等,归根结底是没有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广东唯有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才能从容面对风险挑战,才能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寻找破解改革难题举措
粤广泛调查研究找准突破点
南方日报:“改革”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同时也是各界民众的最大期待。但也有人担心改革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触及根本?
李春洪:民众有这样的期待和担心很正常,但我们要看到,改革总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已经给出了顶层设计,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广东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从解决制约广东省发展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切实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具体问题。
一方面,要围绕重点改革任务查找体制机制问题。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新阶段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哪些显性的和隐性的进入壁垒,还存在哪些不合理规定、不公平政策等;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部门和行业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素资源流动障碍和错误配置等;在财税体制方面,还存在哪些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对市场主体行为的错误激励、公共资源的低效配置等。对于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调查、摸清实情,认真研究、找出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把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另一方面,要按照轻重缓急提出改革举措。发现问题只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在。要围绕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提出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要科学总结广东省改革的实践经验。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领域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把相关改革推向深入。二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做法。比如,上海在推进自贸区建设、天津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重庆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并用于广东省的改革实践。三是参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欧美发达国家、新加坡、香港等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要吸收他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优秀成果。四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改革。在每一项重大改革出台之前,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发改等10多个部门统筹推进
南方日报:发展改革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协调部门,能否介绍下省发改委近期的行动计划?
李春洪:我们要以全局眼光、超前思维,研究提出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革推进的阶段任务和时序安排,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为开创广东省改革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首先是率先改革。发展改革部门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争当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部门排头兵。围绕改善宏观调控,积极利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宏观调控手段,稳定经济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质量效益提高。围绕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减少对微观主体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围绕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畅通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发展领域的渠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市政建设等领域面向民间资本招标项目落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围绕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组织推进新区规划建设,探索新型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机制。
其次是统筹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要深入研究部门之间改革的关联性,增强相关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推进部门之间协同改革、共同攻坚。从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看,仅仅依靠单个部门局部发力,其他部门配套改革措施不落实,改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给市场主体和社会带来更大困惑。比如,发展改革部门正在牵头开展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涉及10多个部门,50多个审批事项,必须统筹推进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协同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同步并联办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为投资主体真正带来改革红利。
还有就是与时俱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要顺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改革实践中的新问题、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及时提出新的改革举措,才能推动改革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