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3月,春意盎然。广东、新疆,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北边陲,相隔数千公里。一根对口援疆的红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刚刚迎回全国“两会”代表团的新疆,又迎来了来自广东的熟悉客人。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率领广东省政府代表团第五次来到新疆喀什。新的一年,广东将投入援疆资金12.5亿元,安排项目近70个,继续舞好民生援建这一“龙头”,推动产业援疆和智力援疆“两翼”齐飞。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令喀什人和广东援疆干部脸上写满了喜悦。当地干部说,今年既是“十八大”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又是广东新一轮援疆工作第一批援疆工作队的收官之年,朱小丹省长一行在全国“两会”后随即带队考察喀什援疆工作,不仅说明广东对援疆工作的充分重视,更显示粤新两地情谊真挚深切。
民生援疆:75%资金用于民生项目
据悉,我省在援疆工作中,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根据总体规划,2011-2015年,我省(不含深圳)共安排援助资金63.27亿元,安排援建项目123个,其中民生项目资金就占到资金总额的75%以上,重点用于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等。
伽师县江巴孜乡9村,以前是一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广东佛山规划和参与援建的伽师新农村靠311省道而建,90多套小楼连片矗立,200多套平房纵横排开,功能分区,庭院结合,人畜隔离,服务配套,现在已经成为伽师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窗口。
当地群众对新家园颇为自豪。他们介绍说,附近的人们都喜欢来这里转一转,“看到我们这里庭院花草相映,居室宽敞明亮,都要赞叹一番。”村党支部书记克尤木则常常打开家门,摆上水果,热情迎接到访的各方客人,他曾给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写信,说对口援建改变了家乡,幸福生活超过了想象。
广东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设在喀什市的一幢简朴小楼里,墙上宣传栏上的标语表达了工作人员的热血豪情:援疆事业广东再出发,我们第一棒。而民生就是援疆事业的根基。
据介绍,广东民生援建项目通过开展试点和项目建设,在新疆援建了抗震安居房36880户、棚户区改造房3000户,完善了一批水电路、供暖、教育、医院和广播电视、气象服务等涉及面广、受益人多、群众急需的普惠性民生设施,逐步改善当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广东安排援疆资金11.64亿元,实施73个援建项目,广东从两县一师的发展需要出发,全部项目继续采用“交支票”方式实施,但同时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创新监管形式,加强对援疆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坚持“交支票不交责任”,即广东所有政府财政援建项目采用“交支票”模式进行,以当地为项目建设主体,广东前方指挥部与驻县(师)工作队负责引导、协助、监督。这是为了培养当地的发展潜力。
产业援疆:让“输血”变“造血”
当地干部说,广东在认真研究喀什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后,制定产业援疆工作方案时就明确提出“政府作引导、市场作依托、企业作主体、政策作保障、产业作集聚、共赢为目标”的“五作一为”基本原则,将纺织、矿产、商贸物流、旅游、食品加工、金融合作等六大领域引入喀什。不仅如此,依托广交会、喀交会等经贸交流平台,广东还积极帮助喀什推介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策划开展产业援疆国企、民企、港企、台企等四大“产业援疆行动”,新一批产业援疆项目正在酝酿。
身着红色民族服装的阿结古丽站在兰花大棚里,熟练地将蝴蝶兰种苗从包装箱中拆出来,然后摆放在铁架上,这些种苗将在温室大棚里呆上一段时间,最后将被销往新疆各地及中亚各国。
在今日景艺公司当护花工人,是阿结古丽的新工作,来这里一年,她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大棚里与姐妹们开心地工作,每月有稳定的收入,比呆在家里强多了。”和阿结古丽一起上班的本地女孩有100多个,组织化的生产给她们带来了全新生活。
经佛山援疆工作队引荐,台资企业今日景艺投资伽师,在戈壁滩上仅用100天就建起了南疆最大的花卉基地,从此,南粤蝴蝶兰花开西域边陲。此后,该公司又建起食用菌种植基地,总经理陈永进介绍,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指导技术,委托农户大棚种植,产品成熟后由公司收购。“一个大棚可种植食用菌3.5万包,一年种两季,若一个菌包赚1块钱,则一个大棚每年就可赚7万块。”
产业援疆为当地社会发展“造血”,引领喀什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喀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7%,其中疏附县生产总值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07%;伽师县生产总值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幅均很大。在去年喀什地区12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伽师县名列第二、疏附县第四,连续两年排在地区发展第一方阵中。三师生产总值增长20%、图木舒克市城市本级财政收入增长25%、在岗职工工资和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等指标增幅均超20%,多项指标排在全兵团的前列。
如今,当地群众说起疏附的广州新城、广州工业城和广东商品城,伽师的今日景艺和广新棉纺,三师的锦兴国际棉纺和永林奶山羊等大项目,都要竖起大拇指,感谢广东为当地培育“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智力援疆:留下不走的援疆队
着力加强智力援建一直是广东援疆的重要方面。据了解,在加强经济援疆的同时,两年来,伽师200多名民族大学生应邀到广州、佛山接受技能培训,100多名县乡党政干部被派往佛山接受业务培训。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科技服务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工作,智力援疆为帮助伽师县培训了一大批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等专业技术干部和急需人才。
当地干部颇有感慨地说,人才与智力既是喀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喀什的瓶颈。“社会经济发展起来后,卫生、教育、金融、规划各个方面都凸显一个现实——缺人才。而来自广东的援疆干部给我们带来了智力援助。”
作为一名援疆医疗人员,在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人员的作用,更好地让该地各族职工群众得到更广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副主任、妇产科主任医师何艳君和其他援疆医生想得最多的问题。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0年的何艳君,细心的她在农三师医院任副院长一个多月后发现,这里的广大妇女对于妇产科知识相当缺乏。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她们中有很多高龄产妇都不接受产前检查。当地的这些情况成为何艳君在师医院开设免费“孕妇学校”的直接动力。
免费“孕妇学校”通过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那些准爸爸妈妈进行孕期相关知识的授课,在当地普及了孕期知识。用当地医生的话来说,这对医院产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医疗技术都是一个帮助。数据显示,受此推动,当年医院分娩量增加了20%.
这仅是广东援疆医生在喀什的一个侧影。据了解,来自广东的援疆医生在当地开创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范例,填补了受援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在图木舒克市医院,来自珠海的李军医生积极开展了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填补了图市医院多项技术空白;来自珠海的崔敏和李继红医生在图木舒克市医院分别开创了摘除恶性肿瘤手术的先河和创造了剖腹产手术的最快记录……仅去年,援疆医生共诊治病人7300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50多人次,实施手术380多例。
广东医疗品牌打响,患者慕名而来,受援医院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2011年,图木舒克市医院业务收入达1024.8万元,同比增长93%;门诊量23229人次,同比增长68%;住院病人4054人,同比增长51.4%;各类手术652台,同比增长92.3%.
智力援建项目有力促进了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科技服务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工作,帮助受援地培训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等专业技术干部和急需人才,树立了“广东干部”、“广东医生”、“广东老师”等品牌,进一步提高当地干部素质和群众知识水平,可谓是“留下不走的援疆队”。通过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