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砂仁的原产地,由于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等原因,阳春的春砂仁在本地被马水桔赶超,云南、广西等地的砂仁产业也是风生水起。笔者昨日(6月7日)获悉,为了进一步打响“中国春砂仁之乡”品牌,阳春市制定出台了《春砂仁产业5年发展规划》,拟将种植面积扩大近两倍,达到20万亩;依靠科技进步,亩产量实现翻番,鲜果产量由每亩4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
散户种植成本高效益差
春砂仁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原产地在广东阳春。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阳春曾经是国内春砂仁的主产区,产自该市的砂仁价格有时比其他地区高出10倍。2004年,阳春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春砂仁之乡”称号,2005年春砂仁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据了解,由于目前散户种植春砂仁技术含量不高、管理不到位,造成春砂仁产量低、人工成本高、效益差。在近年来柑桔和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冲击下,阳春市一些原本适宜种植春砂仁的区域都出现了改种现象,许多适宜种植春砂仁的土地都种上了柑桔或速生林,经济林与春砂仁用地矛盾突出,春砂仁的生长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目前阳春市的春砂仁总面积大约为6万多亩,投产面积4.41万亩,总干果441吨。
生理干预提高产量
据悉,春砂仁的产量不高是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为此,以科技手段提高春砂仁产量是其中的关键。根据阳春市制定的《春砂仁产业5年发展规划》,该市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量倍增计划,亩产鲜果150公斤,比2009年平均亩产增加105公斤,使5年后的春砂仁年产值突破30亿元。
据阳春市副市长谢兴标介绍,该市的春砂仁产量倍增计划并非空中楼阁,相关科技攻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阳春市春砂仁试验示范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对春砂仁进行生理干预,增加花的数量,提高成果率,从而提高产量。对照试验表明,对春砂仁进行生理干预后,干果亩产量为17.41公斤,而对照实验的亩产为5.18公斤,亩产量相差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