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日前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笔者从昨日(3月18日)召开的广州市花都区低碳经济发展交流会上获悉,位于该区的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以1万美元价格购买了湖南某水电项目5000吨碳减排额,以抵消其2009年的碳排放,获得了广东省首个“碳抵消”证明。
“碳排放”正成为新壁垒
据介绍,万信达是广东省第一家,同时也是中国外贸出口型民营企业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抵消”的企业。
目前,“碳关税”山雨欲来,“碳排放”则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据介绍,为实现自身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沃尔玛已开始要求旗下10万家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指产品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取得、产品生产、使用,到产品废弃为止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碳标签”,这将影响约500万家工厂,其中很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这意味着碳含量高的产品将难以进入沃尔玛的供应链,而以生产IT及媒介包装产品为主的万信达80%的产品销售都要仰仗沃尔玛。
万信达董事长陈日铃说,在实施碳抵消之前,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和碳排放量。“如果我们率先走出碳抵消这一步,那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更容易得到国际买家的认同。”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高级助理、CDM(清洁发展机制)咨询顾问骆志刚昨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碳减排交易是大势所趋,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自愿交易,价格相对较低
全球碳金融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去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这个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而据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不过,因为市场的不成熟和机制的缺失,国内的自愿碳减排市场价格相对较低。据骆志刚介绍,1万美元购买5000吨碳减排额,平均每吨的价格是两美元,而在欧美的价格在10美元左右。“因为这是国内自愿的交易,买家少,价格肯定会较低”。
有专家认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已经使中国丧失了碳交易价格的主导权和定价权。目前,中国碳交易价格不仅远远低于欧美,而且还低于印度。
在骆志刚看来,虽然自愿碳减排市场在广东发展成熟将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当前低碳经济迅速升温的背景下,三到四年内将会形成一定的规模,因为广东有丰富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