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00项,总投资1.7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这些“优质项目”,围绕广东“三促进一保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协调发展,成为夯实广东科学发展的基石
上坡路上考马力,困难之年看拉力。
一个个大项目,就是一根根桩,当200根大桩深深扎进南粤大地土壤时,撑起的是广东科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时值初冬,南粤大地一片繁忙景象。
广东惠州中海12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我国第一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出坞,阳江、岭澳、台山1088万千瓦核电机组顺利推进,粤东潮汕机场主体工程航站楼动工……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个重点优质项目在岭南大地一铺开,就显现出对广东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人们赞叹说,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大力度结构调整,广东30年来罕见。
广东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00项,总投资1.7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这些“优质项目”,围绕广东“三促进一保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协调发展,成为夯实广东科学发展的基石。
新视野:
调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海洋被人们称为蓝色的希望。
广东3368公里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串起了36个沿海港口,每年吞吐着占全国1/3的4000万个集装箱。辽阔的海洋,虽然挡不住大洋彼岸金融危机的风暴潮,却为广东带来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金融危机下如何保增长?对于广东,是一次新的考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保增长决不能走铺摊落后产能的老路。广东把保增长与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调结构与保增长齐头并进。加速引导资本投向产业升级关键领域。”广东人在思考中抢抓机遇。
去年底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刚一出炉,广东就从一批储备项目中精心筛选,及时梳理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优质项目。重点布局发展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航空等六大制造产业,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广东新的投资导向。”广东人说干就干,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核发电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数控系统等重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技术、生物医药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广东把优质大项目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引擎”来抓,全年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为去年的两倍多。今年1—8月,广东200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826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47.9%,现已建成投产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53个。
记者走进广州中船龙穴岛造船基地,我国第一艘自行研制建造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8万吨超大型油轮“新埔洋”号出坞:7层楼高的船舵叶,5米长的主螺旋桨叶片令人惊叹。一举改写广东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历史,珠江口一跃跻身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列。
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加速了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广东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龙大造船、中山船舶、广州低速船用柴油机、湛江钢铁、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汽车、核电、风电、高清平板显示模组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引人注目”,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宝钢集团、中国船舶、东方电气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纷纷落户,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孔雀南粤飞”。
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投产,“结构调整”作用凸显。“珠江水,广东粮,东莞鞋袜走四方”代表的广东产业形态正在迅速改变。广东经济发展站到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新平台上。刚刚公布的广东工业企业100强中,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分别占到41%和55%.
2008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增速达15%以上,显著高于工业12.8%的平均增速,凸显较强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在广州花都东风日产汽车生产车间,记者惊叹“腾笼换鸟”高级化产业优势。
“总装线每50秒一台新车下线,日产量800多台,产值相当于传统产业1.2万工人每天生产16万件牛仔服,可装满10个出口集装箱。”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兴奋地告诉记者,1个汽车产业工人可带动8个相关就业岗位,今年新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60万台新厂,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汽车制造基地。
这只是广东“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深圳、惠州两地市场异军突起。目前,广东汽车产量产值位居全国首位,一个汽车产业全年总产值将超2500亿,带动上千家零部件企业落户广东。业内人士说,这相当于出口20多万个标箱的牛仔服。
新起点:
打基础促进区域协调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省。面积占全省20%的珠三角地区,创造了全省80%的经济总量,面积占80%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经济总量仅占全省20%.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保增长要着眼更长远的未来。广东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心不变。”省长黄华华说。广东决心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强肢健体的重要抓手,彻底改变两翼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
俗话说,“路通财通”。本轮广东重点项目中,重点工程交通运输占60个项目,其中相当数目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交通骨干枢纽,成为连接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像一根根输血管道,搭建起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快步发展的骨干网络。
9月23日,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领50家厅局的领导,从云浮、阳江、茂名、湛江一路披星戴月走过来,一路考察当地产业转移园项目,一路召开现场办公会,为推进大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在阳江核电站1号核岛建设现场,核岛圆形的巨大外壳矗立在蓝天下,省委书记、省长走进里面,触摸内网比大拇指粗的犬牙交错的钢筋,了解项目进度。
大项目加快促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区域协调发展。广东交通6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976亿元,1—8月完成投资656亿元,包括新建、在建的铁路和城际轻轨16项共2120公里,高速公路2090公里,港口航道10项和机场项目4项;19项能源保障工程1—8月完成投资550亿元。
此外,广东大力推进珠三角与其它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发挥优质项目带动作用,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佛山陶瓷产业园不在佛山了,“转移”到了清远;中山火炬高新区在200公里外的阳西县又点燃另外一只“火炬”……在距珠三角腹地100到300公里的环形辐射带上,分布着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今年广东投入资金75亿元,重点扶持产业转移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园吸纳着从珠三角转出的传统产业,珠三角腾出空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园成为推动粤东西北快步发展的加速器。
新跨越:
保生态、重环保、惠民生
生态、环保、民生是广东重点项目建设的“紧箍咒”。在实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广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出于生态和环保考虑,中科合资广东首期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由珠三角腹地———广州南沙改址迁到东海岛,尽管这个采用国际最新工艺和最先进设备建设的炼化项目,其排放仅相当于一座中型火电站,对环境影响很小,广东仍果断地将项目从环境承受力脆弱的珠三角撤出,布局粤西。
“点火!”9月27日,一声口令,熊熊火焰在屏幕上燃起,投资32亿元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热负荷联动试车成功。“该项目环保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水平。首创国内原料堆场全封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介绍项目说的最多是环保。
保护生态环境,惠及民生,是广东大项目的突出特点。在广东10个规模超50亿元重点项目中,改善宜居环境工程的就有两个:“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产后广东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00万吨/天,届时全省全部县城及珠江三角洲中心镇,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造福百姓。
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一场向污水河涌全面开战的战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截至目前,“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含全市581个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高达340.65亿元,工程重点是市中心城区总长913公里的231条乌黑发臭的河涌。目前工程完成92项,在建255项。羊城将重现“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岭南水乡风貌。
原载于2009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