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副省长张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1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中外媒体记者踊跃提问,抛出来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马兴瑞坦诚回应,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如何克服创新发展、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等短板,一一详实作答。
以规则衔接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社会各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予了非常高度的关注和期待,请问广东如何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马兴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我们将围绕建设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定位,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我们将在五个方面大力推动:
一是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二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三是充分利用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优势,以及澳门联系葡语国家的纽带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深港高铁去年已经顺利开通,今年内将建成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等。五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总体可控
凤凰卫视记者:广东的高新科技企业比较多,但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之下,冲击有多大?广东做了哪些准备去应对这样的冲击?
马兴瑞:中美经贸摩擦是当前一个极其重大的国际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已经发布了白皮书,中国政府的声明非常清晰,这主要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重大贸易争端,是不符合国际规则的。再有,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不仅仅影响两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企业和老百姓,而且也会波及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广东是外经贸大省,不可避免会受一定的影响。当前广东的企业和市场经济活力比较足,经受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考验,有一定的韧性和抗击风险的能力,有能力来解决好支撑发展的问题。广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建立了知识产权法院和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另外,广东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像华为等大公司,5G技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对我们有一定影响,但是总体上是可控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南华早报记者:中美贸易摩擦对于广东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当中的创新作用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马兴瑞:第一,从长远和当前发展来看,我们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当然我们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美国无端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这是没有道理的。广东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至少有四个“接近90%”,一是研发投入接近90%来源于企业;二是研发人员接近90%来源于企业;三是研发机构数大约有90%来源于企业;四是发明专利接近90%来源于企业。广东2017、2018连续两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第一。
第二,对广东来说,在创新当中比较大的短板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们加大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成立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推动九大关键领域技术攻关。
第三,重视为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引进了一批院士专家团队、创新创业团队,鼓励企业在全球配置科技资源。
第四,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交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广东技术合同交易量很大,金额已突破1000亿元。
第五,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创新需要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不是说一年两年、一天两天就能拿出成果,我们鼓励专家、学者坐住“冷板凳”,不要逐名逐利。同时我们要宽容失败,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鼓励探索。再有,我们对不端的科研行为坚决予以抵制。
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力度
南华早报记者:广东政府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对冲美国在贸易战当中所采取的措施?
马兴瑞: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第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是一个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今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都讲得很清楚,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我们更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个战略是坚定不移的。第二,我们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外商投资法,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广东还专门出台了稳外贸和促进利用外资的措施办法。第三,我们要不断地开拓国外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可能一个国家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所以我们加大了海外推介力度。从当前的情况看,广东外经外贸发展总体平稳。
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后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广东近年来在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是布局建设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兴瑞:广东连续30年GDP总量在全国排第一名,今年可以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但是对广东来说,仍然面临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第一,要在经济体系上有所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我们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几年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促进外贸九条”,还有支持就业的各类措施。
第二,要着力发展市场主体。广东当前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有2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绿色石化两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还有七个千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我们率先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4K电视机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2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圳、广州、珠海先后实现公交的纯电动化;率先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企业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43.9%,加快5G网络建设。
下大力气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难题
经济日报社记者: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一直是广东的短板,在这一方面广东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进展如何?
马兴瑞: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广东省最大的两个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多次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去年10月在广东视察期间,要求我们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缩小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差距,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目前粤东、粤西、粤北面积占全省的70%,但是GDP只占20%。所以这两大问题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在交通基础设施、省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和包括医疗、就业、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大力优化产业布局。
关于城乡发展,一是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省财政计划十年投入1600亿元,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二是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建设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三是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三年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五年会有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
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在大湾区的背景之下,请问广东在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方面有哪些考量?
马兴瑞:第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对接港澳的需要,积极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港澳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前几年我们在深圳前海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吸引了一大批香港青年在那里创新创业,珠三角各个市都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二,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为港澳青年等提供便利条件。比如港澳人士在内地办居住证,目前已经办理超过10万张。另外在医保和养老保险方面,三地政府正在加强对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第三,为港澳青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和他的导师在香港有了想法,来广东进行成果转化。优必选想做机器人,找不全需要的配套,在广东一两周就搞定了。广东产业链配套完善,为广大港澳青年的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凤凰卫视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广东省会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傅华:共建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三地的文化交流互动日趋紧密、日趋活跃,也为我们共建人文湾区奠定了基础。第一,岭南文化是我们三地共同的底色、共同的财富,我们要以岭南文化为纽带、桥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第二,充分利用三地优质丰富的文化资源,面向新时代,打造湾区的文化精品。第三,三地要共同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故事,做好文化传播。
具体工作层面上,一是要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制定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三年行动方案》,抓好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广东文艺高峰。二是要深化三地文化交流合作,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联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联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大湾区文化艺术联盟。三是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舆论支持,5月19日三地媒体联手在广州成功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体现了建设一流湾区的媒体担当。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推动改革深化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广东省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重要的引领性改革,取得哪些进展?
张虎:广东建设“数字政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我们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大举措。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委托第三方对各省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广东省排名跃居第一。我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革?广东历来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但是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着建设管理体制滞后、重复分散建设、为企业和群众的服务不够到位、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等四方面突出问题。
第二,我们是如何推进改革的?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数字政府”改革,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着重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模式、强化平台支撑和服务应用、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四个方面发力。
第三,改革的成效如何?在民生服务方面,“粤省事”平台已经实现了630项高频民生事项的指尖办理,其中86%的事项实现了零跑动。在企业服务方面,广东政务服务网已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企业开办的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之内。在政务协同方面,一体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已经在省直42个部门和21个地市全面推开,超过90%以上的省直单位启动了系统上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