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市动态

湛江工业、生态、文化和谐共生 助力城市变美生活变好

时间 : 2024-04-28 10:37:17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目前村里闲置了2000多间民房,我们正计划用来做民宿。”湛江东海岛西湾村村干部冯世泽,几乎每天都要到附近的红树林看一看。“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盛产高品质海鲜,东方白鹭这些珍稀水禽都来觅食,把摄影爱好者、赶海的游客都吸引来了。发展民宿经济,正当其时。”

  坐落于大陆之南,湛江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城市,拥有近7000公顷的红树林。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开展,当地环境持续变好;超百亿美元的大项目落地助推工业发展越来越火;超百个各级非遗项目带动人气越来越旺……生态、工业、文化在此交融互促,奏响了一曲欣欣向荣的高质量发展乐章。

  人均可支配收入8年增长近80%

  驱车驶上东海岛跨海大桥,崭新的现代化绿色钢城慢慢浮现于眼前。岛上的湛江钢铁安置小区,如今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

  古老的东海岛曾是湛江的边陲小渔村,岛上的居民大多过着结网捕鱼的生活。“我们这里靠海,以前每到雨天,村里的路就像兑了水的泥浆,没有一双白鞋能干净离开这里。一来台风,村里不少瓦片房都会被掀顶,大家提心吊胆的。”东海岛蔚葎村村民叶汉表回忆起当年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情况在2003年开始改变。那一年,湛江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2015年9月25日,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宝钢湛江钢铁一号高炉正式点火,随后,中科炼化和巴斯夫两个超百亿美元的世界级一体化项目相继落户,拥有广阔土地和优良港口的东海岛成为工业发展的热土。

  为给项目发展腾出空间,湛江市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在东海岛建设了5个安置小区。截至目前,共搬迁了近130条村庄,涉及岛民8000多户3万余人。

  “近些年,村里的路不再泥泞,我们也搬进了小区,下雨天、台风天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叶汉表说。

  大工业的发展给东海岛、经开区乃至整个湛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湛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31.7元,到了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到29733元,8年增加逾1.3万元,增长近80%。

  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帮助更多岛民找到了新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500多名征地搬迁的岛民实现了在湛江宝钢、中科炼化等大型企业就业,5000多名岛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为帮助原本以务农为生的搬迁岛民快速适应新变化,近4年来,经开区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资助近1600名岛民就读技校,拓展就业空间。

  近3年东海岛出租农房收入6000多万元

  乘坐渔船从龟头村出发,行驶不过五六海里,就能经常看到中华白海豚觅食的身影。“我们出海常能遇见它们,有时它们还会‘护送’我们返航,很通人性。”渔民庄宏清说,中华白海豚是村民心中的吉祥物,保护它们是大家的共识。

  2012年,庄宏清倾尽积蓄在村里建起一座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用于宣传保护中华白海豚。如今,基地里放置着三副中华白海豚标本,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参观。

  站在龟头村向外看,宽广的雷州湾一眼望不到尽头,一群海鸟在岸边飞翔,海里的红树林幼苗生机勃勃。“常有红树植物种子随海浪漂过来,慢慢地就长成了一片。”一名村民告诉笔者。在海的另一边,西湾村北边还有约4500亩的红树林随着海水起伏轻轻摇摆。

  发展大工业并没有让湛江欠下生态债,相反,近年来随着湛江持续加快推进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擦亮了红树林和中华白海豚两张“生态名片”,并借此大力发展精品文旅路线。

  数据显示,2023年湛江共完成红树林造林1273公顷、修复1553公顷。目前,湛江红树林面积6398.3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60.1%、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3.7%,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此外,2023年湛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

  良好的生态资源给湛江带来了不少游客,不少村民抓住机会,做起了餐饮、民宿等生意。以农房出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东海岛共出租农房1000多幢,租房收入6000多万元。

  当前,湛江正在加快推进“中华白海豚+红树林”旅游项目建设,计划到2027年底,将东海岛自西向东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中华白海豚、红树林、大工业核心资源特色的精品文旅线路,打造成“四季可度假、常年可观赏”的旅游目的地。

  去年旅游收入超250亿元增长121.2%

  在东山圩,80%的25岁以上男性都参加过人龙舞表演。人龙舞演出时,由五六十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成一条巨龙,演员按照锣鼓的节奏舞动,龙头双眼闪闪发光,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很是壮观。

  近500年来,东海岛人龙舞代代相传,王宏伟是第六代传承人。而在2006年,龙舞(湛江人龙舞)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见到王宏伟时,他身旁5岁的小儿子正拿起比自己个头还要高的“龙珠”,有模有样地舞起来,下一代传承人“俨然就在眼前”。但王宏伟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寻找更多好苗子,湛江人龙舞艺术团每年都组织4—6次“非遗进校园”活动。

  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局局长沈卓看来,人龙舞气势恢宏,观赏性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去年春节期间,我们在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度假区组织了一场人龙舞表演,当天度假区客流量超5万人次。”沈卓说。

  这是湛江以文促旅、以旅促文的生动写照。

  除了人龙舞,湛江还有大大小小涵盖9个门类的105个各级非遗项目,有效带动了湛江旅游产业的发展。2023年,湛江市游客总接待人数2349万人次、增长85.5%,实现旅游收入达250.07亿元、增长121.2%。

  在广州定居的李小姐一家,每年春节都会回湛江过年,而且总是待到元宵之后才走,为的就是一睹非遗项目北坡游鱼的盛景。“每逢元宵,北坡人总会手举各种形态的鱼灯、虾灯等,成群结队地在大街小巷穿梭行走,鱼灯在夜色中汇聚成光的河流,远远看去,有一种踏进海底龙宫的感觉。”李小姐说。

  近年来,湛江大力挖掘非遗资源,以非遗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我们正借助各大平台推广人龙舞、北坡游鱼等非遗文化,希望未来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得到大家的关注。”沈卓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