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村级代办”给潮州市饶平县不少村民带来便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办理1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今年11月起,饶平县率先在13个村开展试点“互联网+村级代办”,让数据“跑路”代替村民“跑腿”,精准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较难出远门的特殊群体。
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现在村里设了代办点,办事不用出村啦!”一走进村民黄志伟家,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下村村党支部委员黄晓东便说。
听说41岁的黄志伟和妻子因为村里离县里较远,一直拖着没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黄晓东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申请表,让他们填表。“只需带着身份证和申请表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确认一下,再用手机缴费,就可以参保了。”临走时,黄晓东又提醒了一次。
在过去,足不出村就能办成事,对于黄志伟所在的下村村村民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下村村离镇区、县城都比较远,以往要到镇或县办事,开摩托车最少也要45分钟,如此一来,很多村民干脆选择“不办”或“缓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县里自然村、海岛村等类型村呈现‘小、多、散’特点,政务服务事项办得慢,村民不懂办。”饶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美生说,要补齐农村政务服务短板,就必须把政务服务功能延伸到一线阵地,切实提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
今年11月起,村级“互联网+”代办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在饶平县铺展开来。这一举措探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部分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前移到村一级,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村级代办”。饶平县考量了村镇距离、常住人口、办事需求等因素,率先在13个村开展试点,将1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作为首批村级代办事项。
在不改变现有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权限的前提下,饶平县为每个试点村配备“一网通办”平台、自助机以及扫描仪、高拍仪、读卡器、手写板等设备,并打通流程堵点,进一步推进“村级代办”落地。
“如今,这14项高频事项都可以在村里办妥,群众不需要再跑到县里或镇里。”黄晓东说。
村民黄汉溪年过七旬,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因为年纪大,一直不知如何用手机办事。之前,他要提前到文具店先复印好身份证、户口簿等资料,还需要亲戚用摩托车把他载去镇上、县里,来回得折腾一天。“现在可方便了,把资料放在机器上,刷个脸、签个字,然后就可以回家等消息了。”他说。
精准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数据“跑路”的同时,干部也要“跑腿”,才能不断提升更多群众对此事的知晓度,让代办试点真正发挥作用。
在下村村,干部与“双百”社工分头入户,不仅把列明服务事项的宣传单发到每一户,还会为他们细细解读,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像黄晓东一样,他们还会随身带上一些常用申报材料,一旦群众有办事需求,马上就可以填表,由干部社工“跑腿”带回代办点办理,有时群众连一趟都不需跑。
入户“跑腿”,干部和社工带回的不仅是村民的申办材料,还有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年长的村民反映代办点的圆凳坐着不稳,工作人员马上换成了靠背椅。考虑到来办事的多是长者,村里又增加了饮水机、口罩、助听器、老花镜等便民设备,还将开辟约40多平方米的专用代办场地。
“只要是能给群众提供更多便利的,我们都会尽力而为。”黄晓东说。
试点一个月来,村级代办工作累计为超过50名村民提供便利,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生育登记、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等服务事项,精准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较难出远门的群体。
“接下来,我们将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推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许美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