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上,绿叶茂盛、花朵摇曳……乍看上去,这是一个村中小景,而实际上这是惠东大岭镇白沙布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通过人工湿地的处理,该项目的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
自2015年启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以来,惠州在村一级推动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1203座。记者日前从惠州市环保局获悉,今年还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座。
全市1043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设施”
在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村庄的主干道边,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一座别具特色的污水处理设施,看似村民用篱笆围起来的“小花园”,实际上是平南村正在推广的全生态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柏塘镇镇长王海棠介绍,整个平南村共建成18座人工湿地系统,基本实现全村全覆盖,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引到人工湿地,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然后直排到农田进行灌溉。同时,全村通过修筑明沟及生态沟,雨水直排农田,污水则引入人工湿地处理,实现“雨污分流”。“过去生活污水随处排的现象没有了,村里环境变美了不少。”王海棠说。
然而,一些村民居住紧密,无法采用人工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在仲恺区东升村冯屋村民小组村口,一个占地60多平方米的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能达到50吨,由于后期使用有太阳能作为能源补给,月花费仅为400余元。有了这样一个小屋,东升村的生活污水变清了,达到一级A标准,可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如此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得益于市环保局出台《惠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对布局相对集中、已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的近郊型村庄,推荐纳入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远离城镇但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远郊型村庄,推荐分别采用氧化塘、稳定塘、生物氧化池或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
据统计,去年,惠州共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01座,累计已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3座,全市1043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设施”。同时,加强东江、西枝江干流沿岸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动工建设117座。记者日前从惠州市环保局获悉,在已完成“一年见成效”“三年水质清”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座。
去年清水治污工作累计投入超10亿元
除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惠州去年还建成乡镇污水集污管网174.8公里,新建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座,横沥镇、麻陂镇、杨侨镇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已超60%;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动工11座,其中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陈江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沥林污水处理厂,第七污水(仲恺)处理厂一期、二期,龙溪污水处理厂等7座污水处理厂已完工。目前,全市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85座,日处理能力15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6%,实现“一镇一厂”,每个县、镇按“每年治理一条河涌”的要求,推进79条镇级河涌(黑臭水体)整治。
同时,去年禁养区共清理反弹养猪场625家次、生猪9.58万头,家禽场92家次、家禽30.2万只。河涌整治大会战后,惠州完成了金山河和青年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省下达的淡水河、潼湖流域整治任务,水质逐年改善。
“去年,全市清水治污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惠州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的投入。2015年来,市环保局争取中央资金2亿多元和省级资金1亿多元,用于全市河涌污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市财政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对水质达标或改善的4个县(区)给予了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