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琅西村委会业村,建有一个每天可处理30吨污水的设施。经过这款设备处理的污水可达农田灌溉用水标准进行使用,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美了村容村貌。
10月27日,在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上,业村采用五级净化池收集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做法获得推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电白区在涉农资金及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安排962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上,还安排2000万元用于沿海沿河排污口附近自然村污水治理。
截至目前,电白区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污水治理的自然村已有819个。深入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正在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变废为宝▷
农村污水处理实现“户户通”
在业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旁,一小块地用低矮篱笆围起来,里边有五个不起眼的水泥池。而这块“试验田”的背后,是一大片农田,各式各样的蔬菜正拔节生长。
“这可是我们村变废为宝的关键。”业村村民李叔兴奋地说,过去旱季时他们不得不到河里取水浇灌农作物。如今,他们通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来浇灌田地。
李叔说的“废物”,是指农村卫生间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而变废变宝的关键在于这五块大水泥池——五级收集池。
在这套处理工艺下,生活污水经农户自家的化粪池处理后,再通过村中污水管网流入五级收集池。五级收集池有厌氧池,厌氧池有挂膜和污泥,经厌氧池处理后再经沉淀处理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据了解,业村与曙光场和沙琅新城公园相邻。根据沙琅镇中心镇总体规划,利用业村旧址打造文体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客家风情民宿景点,将原有村民搬迁到曙光场场部居住区,统一规划建设。
2022年,按照美丽宜居村的创建要求,琅西村通过驻镇帮镇扶村项目经筹投入涉农资金30万元,开展业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建成一个处理量3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1250米,接入污水处理50户,接户率100%。
“与传统污水处理模式相比,资源化利用下可以实现污水处理‘户户通’,覆盖率更高。”沙琅镇副镇长罗道省说。
精心选址▷
综合利用自有条件推进低成本建设
在10月27日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会上,如何因地制宜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与有效管控利用备受关注。
华南河湖长培训中心联席院长周刚认为,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方式,可以努力实现治理成本最优化和治理效果最大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农污治理终极目标是农污有效收集和管控,农污治理率、设施有效运行率,低成本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业村,污水处理池所在的地方,地势比周边相对高一点。“下边是农田,边上是原有的水渠可以蓄水。”罗道省说,选址非常关键,既要考虑既有资源的配合利用,又要避开水源头方便净化水排出灌溉农田。
周刚对这样的处理利用模式总结出四大特点:占地小、选址灵活;“厌氧+生态滤池”的生态处理技术;出水不黑不臭,农民易于接受入园;一次性投入,无后续运维费用。
如何做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则需要在运维管理、技术能力、资金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曾建宁认为,坚持“规建运管”四统一原则,整县推进,能解决农污治理覆盖率问题;创新农村污水治理资源驿站模式,产业收益反哺,能部分解决农污运维费用问题。
罗道省说,目前,村中已落实专人负责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资源化利用各方面维护正常,效果良好。
高位推进▷
819个自然村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治污
电白区结合沿海、平原、山区的特点,科学规划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靠近镇级污水处理厂的自然村选择污水进厂集中处理,常住人口较多和污水较多的自然村选择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积极引导人口少、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利用资源化模式进行污水治理,做到因地制宜、省钱高效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电白区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污水治理的自然村共有819个。
电白区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大事要事和重点项目来抓。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环保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多元投入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电白区要求涉农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比例不低于40%,在涉农资金及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安排962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另外安排2000万元用于沿海沿河排污口附近自然村污水治理。
电白区还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明确了区、镇、村的运维管理职责。电白区纪委、区人大、区政协、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经常不定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情况的核查,做到建管并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实效。
10月25日,电白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电白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明年2月底前完成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