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次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调查,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公布了污染源普查结果。三年来,全市6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6.9万个对象的环保普查工作。经省现场验收和综合评定后,广州污染源普查工作验收结果为“优秀”。
生态环境普查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环境监管水平的基石。取得“优秀”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努力,以及广州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助力精准普查的创新尝试。历时三年,本次普查的30批次数据,为广州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
三年来,广州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成效,在质量核查验收阶段,曾代表广东省接受国家质量考核验收,获得关键指标差错率小于1%的好成绩。经省现场验收和综合评定,广州污染源普查工作验收结果为“优秀”。
污染源普查技术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为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广州构建了“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普查工作体系。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会同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协同作战,另聘请34家第三方机构发挥技术优势参与污染源普查。在开展普查期间,广州共配备普查工作人员281名,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5114名,有1287名镇街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充分调动镇街力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
此外,广州还开发了“污普助手”“河涌管家”等微信小程序,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全市共填报普查表7.8万份,现场采集空间信息7.3万个,录入数据737.6万条,实现了工作进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国家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赞扬广州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普查工作,将把“广州经验”在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会上介绍。
开展培训严把普查质量关
普查表涉及60张表1796个技术指标,针对普查表内容复杂、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多、填报难度大的情况,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广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方案》及控制细则、岗位责任3个质控文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普查质量控制体系,又编制各类调查报表与入户调查技巧、数据审核与处理、质量控制要求等培训教材和培训计划,开展了377场共5万多人次普查培训。
通过分析普查相关结果,市普查办组织编制了大气和水污染源情况分析及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研究两项专题报告。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和环境大数据分析法,从大气、水污染源种类、分布、源汇响应关系等多个维度,开展污染物空间及流域分布研究,形成应用示范性报告,并建设相关数据库,为进一步拓展普查成果的广度和深度打下基础。